Workflow
中国汽车的AB面:国内“血战”,国外“封神”
虎嗅·2025-09-25 08:17

中国汽车产业国内市场竞争态势 - 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严重价格战 奥迪车型价格直接腰斩 国产SUV售价不到标价四成[1] - 经销商库存压力巨大 超过70%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 近四成经销商处于亏本运营状态[9] - 行业出现特殊销售现象 包括直播间"零公里二手车"和车企左手倒右手的销售魔术[9] 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现状 - 大量未销售新车被遗弃在郊外 形成触目惊心的"汽车坟场" 造成土地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风险[11] - 部分被内部消化的车辆通过灰色渠道处理 包括包装成二手车出口到海外[10] - 行业整体价值被无情消耗 车企牺牲利润换市场 经销商在破产边缘挣扎[13] 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表现 - 在尼泊尔市场取得绝对优势 新能源汽车占据当地76%销售总量 其中近80%来自中国[37] - 泰国市场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品牌攻陷日系车企传统堡垒 曼谷国际车展半壁江山被中国品牌占据[39] - 2024年第一季度东南亚市场销量大幅增长 印尼市场同比增长161% 马来西亚增长53% 菲律宾增长38%[42] 产业链控制与技术优势 - 动力电池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控制全球超过70%动力电池产能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全球市场份额一半以上[16] - 上游材料处理能力极强 处理全球约60%的锂、70%的钴和接近100%的石墨[17] - 形成全产业链技术堡垒 在电机、电控系统、热管理、智能座舱等核心部件形成集团军优势[18] 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 占据全球总销量的60%以上[20] - 庞大生产规模使研发、模具、采购等固定成本被无限摊薄 零部件成本压到全球最低[20] - 通过内部血战磨砺出整个中国供应链对外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20] 全球战略布局与产业扩张 - 在泰国投资建厂 将泰国打造为辐射整个东南亚的生产和出口基地[39] - 在印尼进行全产业链深度捆绑 不仅出口整车 更深度投资电池制造等上游产业[40] - 在中亚市场建立生产基地 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41] 能源战略与地缘政治考量 - 推动全面电动化本质上是能源革命 核心是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22] - 将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建立在电力之上 在复杂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下具有重要意义[23] - 帮助他国实现能源独立和经济转型 如尼泊尔通过使用中国电动车实现以电代油[36] 产业发展模式与全球影响 - 国内残酷内卷锻造出国外降维打击的终极武器[43] - 形成国内血战为国外封神提供基石的良性循环[42] - 产业变革规模宏大 意图深远 过程复杂 超越历史上任何商业竞争[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