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金配置趋势 - 全球资金多元化配置需求活跃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 驱动外资投资逻辑从不能投转向不能不投 [1] - 地缘冲突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美元资产回调等因素推动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 分散投资风险 [2] - 外资对中国资产投资逻辑从ABC(Anything But China)向BC(Buy China)转变 [3] 港股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融资额达1094亿港元 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2]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 同比上升118% 现货市场 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 [2] - 2023年港股日均成交额约1000亿港元 2024年上升至约1300亿港元 2025年上半年攀升至2402亿港元 外资成交量占比约七成 [3] 外资流动特征 - 外资显著回流 某大型企业IPO外资认购比例达70-80% 欧美 中东 东南亚等长线资金积极参与 [2] - 外资从2024年9月政策驱动下的被动进场转向2025年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主动加仓 [3] - 中国政策稳定性更契合长线投资需求 供应链可能永远无法被完全替代 [3] 上市机制创新 - 港交所推出18A章节允许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18C章节允许未商业化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5] - 18C已迎来3家上市公司 还有10余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5] - 上市科正处理超过200家企业上市申请 科技企业占比近半 IPO企业储备管线充足 [2] 产品与市场建设 - 港交所在股票与衍生品领域优势明显 但在债市 大宗商品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6] - 未来将补全FICC(固定收益 外汇 大宗商品)领域短板 打造更全面资产配置平台 [6] - 在"北向互换通"下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互联互通进展 - 先A后H企业在A股成交量从年初至今平均提升约15% 形成两地上市良性循环格局 [6] - 未来ETF 债券等产品将越来越多纳入沪深港通 正在推进REITs 港股人民币柜台纳入互联互通 [6] - 港交所将推动互联互通机制优化与标的扩容 进一步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1] 科技创新影响 - DeepSeek促使国际投资者重新研究中国资产投资价值 挖掘出一批优质标的 [3] - 港交所制度创新满足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 具备孕育国际巨头的土壤 [4][5] - 腾讯案例显示港股允许潜力初创企业上市 并通过再融资等资本工具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5]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丰富产品货架 承接全球资金多元化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