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Robotaxi通过底层技术创新重塑汽车共享出行市场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产业链利润分配 实现从"替代司机"到体验变革的转型 技术-政策-成本三重驱动加速商业化进程 [1][2] - 预计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达831亿元(对应50万辆保有量) 2035年突破7096亿元(对应250万辆保有量) 长期具备数万亿元市场空间 [1][2] - 采用"智能体创收市值法"进行估值 核心变量是智能体能力等级 单台Robotaxi创收能力越高则估值系数越高 [3]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 技术驱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成熟 多传感器融合实现无盲区感知 Waymo事故率较人类驾驶员降低超80% [2] - 政策驱动:2024年20个城市入选"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推动测试向规模化运营跃升 [2] - 成本驱动:百度第六代车BOM成本降至20.46万元 激光雷达单价下探200美元区间 [2] 商业模式创新 - 突破网约车"盈利困境" 通过"人车价值共创"产品模式显著优化成本结构 [1][2] - 发挥"第三移动空间"优势:提供标准化驾驶水平及私密空间体验 将通行时间转化为工作或消费场景 [2] 市场竞争格局 - 网约车巨头:滴滴/曹操出行依托运营数据推进技术落地 [2][4] - 专营公司:小马智行/萝卜快跑/文远知行/Momenta聚焦算法迭代 [2][4] - 国际龙头:特斯拉/Waymo加剧全球竞争 行业进入数据驱动新阶段 [2][4] 产业链投资标的 - 一体化模式:特斯拉/小鹏汽车-W/千里科技 [4] - 技术提供商+运营分成:地平线机器人-W/百度集团-SW/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元戎启行 [4] - 传统网约车转型:滴滴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大众交通/锦江在线 [4] - 车辆生产商: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上汽集团 [4] - 核心硬件供应商:覆盖检测/芯片/域控制器/传感器/线控底盘/智能车灯/玻璃等细分领域 [4]
东吴证券:Robotaxi正重塑汽车出行市场 成为共享出行市场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