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专项债发行情况 - 特殊新增专项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2万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1][3] - 发行规模从年初月度不足500亿元攀升至三季度单月超2000亿元 [3] - 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涉及建筑、制造、科技服务等行业 [3] - 约60%资金用于偿还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 [3] - 某东部省份150亿元特殊专项债中92亿元定向支付建筑和制造业企业,涉及超2000家企业 [3] - 财政部释放"靠前使用化债额度"信号,预计全年规模接近1.5万亿元 [4] 银行专项贷款方案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推出清欠专项贷款产品 [5] - 贷款年化利率低于同期LPR 10-30个基点,部分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可降至3%以下 [5] - 审批流程高效,多数企业7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发放 [5] - 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与账款预期回款时间匹配 [5] - 已有超5000家企业通过专项贷款获得支持,累计贷款规模超800亿元 [5] - 某中部市政工程企业获得500万元贷款解决800万元工程款拖欠问题 [5] 财政金融协同机制 - 形成"专项债+专项贷款"协同清欠模式 [1][6] - 专项债为地方政府提供偿还资金来源,专项贷款为企业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 [6] - 建立"财政兜底还款、金融缓解周转"的清欠闭环 [6] - 有效弥补单一财政或金融工具的局限性 [6] 企业现金流改善效果 - 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较7月缩短2.3天 [7] - 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指数环比回升1.8个百分点 [7] - 企业经营预期有所改善 [7] - 降低因债务违约引发的连锁风险,防范风险跨市场、跨领域扩散 [7] 长效机制建设 - 地方政府将账款清欠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7] - 对拖欠问题突出地区实施财政资金拨付限制 [7] - 从制度层面杜绝"新增拖欠" [7] - 清欠工作被视为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信心的长效工程 [8]
清欠 “组合拳” :特殊专项债发行破 1.2 万亿 银行专项贷款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