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于9月22日提交港股IPO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1] - 公司曾于2022年末申请瑞士证交所GDR上市并于2023年1月获有条件批准 但于2024年4月终止GDR申请转向港股上市[1] - 港股IPO募资用途分配为80%用于全球业务发展(含摩洛哥锂电池材料项目) 10%用于研发 10%用于营运资金[1]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锂离子电池材料(占比87.7%-93.3%)和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两大板块[2] - 2024年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中八家、全部前十大储能电池制造商、前十大消费电池制造商中八家均为公司客户或使用其产品[2] - 业务范围从电解液关键原材料延伸至正极材料、锂电池用胶领域 并布局智能驾驶/eVTOL/半导体等新兴领域材料[2] 产能布局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中国拥有15个在营生产基地和1个在建基地 覆盖欧洲及北美主要市场[3] - 通过德国及美国委托加工供应商提供支持 并计划在摩洛哥及美国建立新生产基地[3]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223.17亿元连续下降至2024年125.18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70.29亿元[4] - 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57.14亿元大幅下滑至2024年4.84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2.68亿元[4] - 锂电池材料平均售价从2022年4.83万元/吨降至2023年2.3万元/吨(降幅52.32%) 2024年进一步降至1.38万元/吨(降幅40%)[4] - 锂电池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38.6%降至2025年上半年17% 整体毛利率从38%降至18.7%[4]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22年70.8%降至报告期后段的58.7%[5]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报告期内稳定在33.6%-36.9%之间 主要原材料来自国内[5] 融资历史 - 2014年深交所IPO募资2.95亿元 后续通过四次直接融资(三次定增+一次可转债)累计募资约62.5亿元[6][7] - 董事长徐金富直接持股36.5% 通过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39.5%股权 另持有8.74亿元可转债(可转换3066.87万股)[6] 行业背景 - A股股价从2021年10月历史高点170.51元跌至2024年9月23日低点12.86元(累计跌幅92.46%) 当前30.24元较高点仍跌82.26%[9] - 2024年多家锂电企业(先导智能/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披露或完成赴港上市计划[9] - 公司表示终止GDR是因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变化 港股更适合海外融资需求[9]
A股股价从高点跌去八成,材料每吨跌了3.5万元,天赐材料告别瑞士,能否成功闯关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