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pen AI为何牵手立讯精密
立讯精密立讯精密(SZ:002475) 36氪·2025-09-23 04:17

公司重大合作 - 立讯精密与Open AI签署协议共同打造消费级AI设备 包括无显示屏智能音箱、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等产品 首批设备计划于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1] - 合作消息推动公司股价在9月22日出现罕见一字涨停 最大封单超46亿元 最新总市值达4420亿元[1]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对苹果公司存在高度依赖 2021-2023年苹果业务收入占比总收入约75% 2024年降至70%左右[6] - 汽车电子业务呈现增长但占比仍低 营收从2021年41亿元增长至2024年138亿元 但2024年营收占比仅5.1% 2025年一季度升至6.6%[8] - 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 2022-2024年分别为16%、15.7%、15.8% 但2025年一季度从去年同期17.2%下滑至13.1%[8] 财务表现 - 公司整体毛利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2020-2024年分别为18.09%、12.28%、12.19%、11.58%、10.41%[6] - 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逐年下降 2022-2024年分别为11.7%、10.4%、9.1%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9.4%[7] -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 从2022年10.9%上升至2025年一季度17.5%[7] 战略转型 - 公司2021年启动"三个五年计划" 寻求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业务领域全面发展[6] - 通过收购闻泰科技消费电子系统集成业务提升整机设计制造能力 收购金额达43.89亿元[13] - 苹果要求立讯精密将iPhone 17标准版日产量提高约40% 反映公司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巩固[13] 制造能力优势 - 公司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5个生产基地和28个研发中心 具备全球交付能力[14] - 采用"本土创新+全球交付"产能配置模式 通过墨西哥和越南基地形成双枢纽 规避北美《通胀削减法案》要求[14] - 无锡工厂AR眼镜产能达50万台 整机组装良率达98.7% 配套模组供样周期缩短至7天[11] 行业背景 - 全球AI产业正经历从软件到硬件的关键跃迁[3] - 2024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721亿美元 预计2034年将增长至4317亿美元 2024-203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9.59%[17] - AI硬件赛道竞争激烈 2024年前8个月市场已出现25款AI眼镜新品 价格区间从999元到8999元[17] 技术合作基础 - 公司切入Meta新一代消费级AR眼镜Celeste供应链 负责传感器集成与部分光学组件组装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批量供货[11] - 前苹果首席设计总监Jony Ive担任Open AI"创意与设计"核心负责人 Open AI从苹果挖走二十多位硬件工程师[16] - 公司在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领域经验丰富 具备机光声电全方位布局和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