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钒液流储能,储能新解法

行业现状与规模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新型储能规模居世界第一 [1] - 现有电网存在超50%闲置容量 造成资源浪费 新型储能需突破技术路线瓶颈 [1] 技术路线创新方向 - 全钒液流电池在安全性 灵活性 长寿命 无衰减及可回收性方面具不可替代优势 适合发电侧 输电侧 用户侧的大容量长时程储能场景 [2] - 用户侧长时大储建设可盘活闲置电网资产 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 全钒液流技术向城市用户侧渗透存在可行性路径 [1][2] 应用场景与经济效益 - 城市用户侧采用全钒液流电池应对峰值需求 避免为高峰时段建设超大型电网的巨额成本 [2] - 该技术可防止高负荷需求期间停电 储存剩余可再生能源 大幅提升电网运行可靠性 [2] 技术研发进展 - 运用深度学习 专家知识 数字孪生等数模结合技术赋能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状态感知 [2] - 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算法优化能量调度 电解液流量控制及电堆温度管理 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 - 技术突破有望推动全钒液流储能在用户侧实现商业化及规模化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