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奇瑞汽车启动港股IPO:最高募资105亿港元 涉俄罗斯业务引外资顾虑缺位 一季度净利润含24亿汇兑损益藏水份

IPO基本信息 - 公司于9月17日启动港股招股 计划9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股票代码9973 HK 标志着国内最后一家未上市的头部整车企业登陆资本市场[1] - 全球发售2.97亿股H股 发行结构为10%香港公开发售加90%国际配售 附带15%超额配股权 发行价格区间27.75港元至30.75港元[1] - 对应募资规模82.5亿港元至105.2亿港元 公司市值区间1600亿港元至1787亿港元 若采用高端定价且全额行使绿鞋机制 募资规模将超越2022年中创新航 成为2022年至今非A to H模式下港股最大IPO[1][2] 市场地位与影响 - 此次IPO已成为2023年至今非A to H模式下最大IPO 港股资本市场2025年前8个月IPO融资1329亿港元创近4年新高 增发募资达1905亿港元[2] - 期间出现比亚迪435亿港元 小米426亿港元 宁德时代410亿港元等超大型融资项目 奇瑞IPO将分流市场大量资金 对后续港股IPO项目的资金端带来较大考验[2] 基石投资者结构 - 12家基石投资者合计投资45.7亿港元 占基础发行规模的50% 这一比例在2023年至今募资50亿港元以上的港股IPO中排名第一[3] - 基石投资者呈现鲜明中资主导特征 无外资财务机构参与 混改基金以14.8亿港元单笔投资成为最大基石 占基础IPO规模的16.2%[3][4] - 中资知名私募高瓴和景林各投资4.7亿港元 分别占比5.1% 产业合作方晶合集成投资3.2亿港元 地平线机器人投资3.1亿港元[4] 地缘政治风险 - 外资缺席主要因公司海外业务结构特殊 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乘用车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14.6% 26.8% 18.6% 10.9%[5] - 公司已在招股书中明确计划缩减俄罗斯业务以降低制裁风险 但资本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厌恶度较高 外资机构因合规顾虑参与意愿不足[5] - 在港股市场有大量外资资金流入背景下 上市后若仍缺乏外资机构参与 或对股价后续抬升形成压制[5] 财务表现分析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926亿元 1632亿元 2699亿元 年复合增速高达70.7% 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682亿元 同比增长24.2% 增速明显放缓[7]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7亿元 119.5亿元 141.3亿元 年复合增速50.2%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6.5亿元 同比增幅71.5%[7] - 2025年一季度高增长核心驱动力为24.4亿元汇兑收益 远超往年水平 2022-2024年汇兑收益/亏损分别为5.0万元 -1.4万元 0万元[7][8] 盈利质量分析 - 剔除汇兑收益后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仅为22.1亿元 净利润率从6.8%下滑至3.2% 因约40%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汇率波动对盈利影响显著[8][9] - 毛利率波动明显 2023年毛利率16.0% 2024年回落至13.5%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2.4% 低于同期长城汽车17.8%和吉利汽车15.8%的水平[10][11] - 净利率层面 剔除汇兑收益后实际净利率仅约3.2% 低于吉利汽车7.8%和长城汽车4.4%的同期水平[10][11] 同业比较与估值 - 按高端定价测算总市值约1773亿港元 2024年市盈率约11.4倍 截至2025年一季度的滚动市盈率约10.1倍 处于同业中间位置[12][13] - 吉利汽车总市值1998亿港元 2024年市盈率11.0倍 滚动市盈率8.8倍 长城汽车总市值1496亿港元 2024年市盈率10.8倍 滚动市盈率12.2倍[13] - 估值没有给予市场盈利空间 尽管三家公司在业绩财务方面各有千秋[12] 区域收入结构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收入369.71亿元 占比60.0% 其他国家及地区收入246.68亿元 占比40.0%[6] - 海外收入中亚洲不含中国收入103.82亿元 占比16.8% 欧洲收入104.20亿元 占比16.9% 美洲收入23.94亿元 占比3.9%[6]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35.3% 49.3% 39.7% 显示海外市场贡献显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