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摩尔线程IPO豪赌:实控人“英伟达往事”与百亿亏损的生存悖论

公司IPO审核与融资 -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于2025年9月26日审议摩尔线程的首发申请 公司计划募集80亿元资金以支撑尚未盈利的业务[4][6] 财务表现与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02亿元(超过过去三年总和)但同期亏损2.71亿元 累计未弥补亏损达14.78亿元[6] - 公司预计最早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但盈利包含政府补助收益 扣除后处于微利状态[19][20] - 2025-2027年整体毛利率预计呈下降趋势 与一般技术企业规模扩大后毛利率上升的规律相悖[2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公司无单一持股30%以上股东 但创始人张建中通过直接持股、员工持股平台和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36.36%股份[6] - 一致行动协议期限至"任何一方不再持有发行人股权之日" 若未来出现分歧可能导致控制权不稳定[8] 业务战略与毛利率变化 - 毛利率从2022年的-70.08%逆转至2024年的70.71% 反映公司从消费级向B端市场的战略调整[8][9] - 消费级桌面图形加速业务2024年毛利率为-0.65%且收入占比持续萎缩[9][10] - 2024年AI智算产品收入占比达77.63% 毛利率73.12% 专业图形加速产品毛利率达82.45%[10][11] 客户与订单风险 - 披露"正在洽谈的客户预计订单合计约20亿元" 但订单无法律约束力且存在变数[13][14] - 2024年AI智算产品、图形加速产品及智能SoC产品在国内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不足1%[14] - 第二代超大规模智算融合中心产品于2024年底推出 市场导入和客户验证需要周期 导致2025年上半年已销售集群板卡数量较少[15] 技术竞争与供应链挑战 - 2023年10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对采购先进原材料、EDA工具、IP等构成长期重大挑战[15] - 英伟达2024年GPU及相关业务全球收入约9200亿元 占全球GPU市场份额88% 公司直面其竞争风险巨大[17] - 公司MUSA架构兼容性策略受英伟达2024年禁止转译模拟兼容CUDA禁令影响 存在不确定性[18] 研发效率与人才结构 - 2025年员工1122人中研发人员占比77.81% 但2024年人均创收38.94万元 人均创利-132.50万元[22][23] - 研发投入累计38.10亿元 占同期营收总额比例达626.03% 投入力度可持续性存疑[23] - 2023年至2024年间至少7位总监级以上核心技术/研发高管离职 包括首席架构师等关键角色[24] 关联交易与估值 - 股东包括腾讯、中国移动、联想等产业巨头 可能产生关联交易问题并影响获客独立性[27][28] - 2024年底Pre-IPO轮融资投前估值246.2亿元 《2025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给出310亿元估值[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