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 银发一族旅居养老需求增长 老年人选择将康养 社交与日常结合 形成候鸟式迁徙常态 [1] - 政策支持旅居养老市场发展 中共中央 国务院明确提出开发旅居养老市场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拓展旅游服务业态 组建全国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 [8] - 旅居养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避寒与避暑目的地从传统城市向昆明 大理 厦门 珠海 哈尔滨 呼伦贝尔等地理文化节点扩展 [11] 公司布局 - 泰康之家在全国24个城市运营27家社区 截至2025年初超过1400位居民参与候鸟旅居 滇园开业前获近700户预订 其中17%客户来自云南省外 [4] - 泰康之家建立乐享会员体系 提供医食住行玩全方位解决方案 并将2号楼专设为旅居楼 供全国居民或非居民入住 [4][5] - 新华保险在全国28个城市布局40个康养社区 31个城市布局36个旅居项目 中国太保 中国太平 大家保险等多家险企也已布局旅居养老形态 [6] 商业模式 - 行业采用保险产品+旅居养老模式 客户购买保险后可获得旅居地入住资格 优先预订及旅居顾问服务 形成产品-服务-客户闭环 [7] - 险企注重与优质生态 医疗资源和地方文化深度融合 通过全国园区联动与会员体系使旅居成为可持续生活方式 [8] - 部分险企侧重构建康养管家 合作网络与SOP服务标准 以提升体验与安全性 [8] 客户需求 - 旅居养老群体年龄相对年轻 身体状况较好 首要需求为各地领略风光 同时期望获得家一般体验及医养保障与社交联系 [6] - 老年群体需求从生存型转向品质型 旅居养老契合其精神文化 健康管理追求 [9] - 客户需要居住环境适老舒适 专业医疗保障与紧急救助 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及个性化旅居服务 [12] 资源整合 - 险企整合医疗 养老 旅游资源 联动优质机构提供紧急救援与健康管理服务 选址自然环境优渥区域并配套适老化设施 [9] - 泰康之家开展跨园区旅居联动 如滇园与蜀园 渝园协同接待 实现居民季节性交换居住 [5] - 保险业凭借资金规模大 周期长及健康保障经验 成为整合产业链的核心主体 [9] 发展挑战 - 产业链较长 需通过行业标准 地方协同与企业自我提升补齐标准化 人才 服务品质与应急保障等短板 [10][11] - 服务品质不可因规模化稀释 安全与应急能力需优先建设 人才短缺需通过职业化培训与行业合作解决 [12] - 需加强科技应用打造智慧社区 拓展国际合作 深挖老年人需求开发适配产品 加强品牌建设 [11]
保险业加速布局旅居养老新赛道,银发经济迎新机遇
北京商报·2025-09-21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