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机屏幕之变:厂商与面板巨头捆绑改写行业规则

行业合作模式转变 - 手机厂商从被动采购者转变为深度介入屏幕技术定义、研发和生产环节的战略共创伙伴 [2] - 合作模式从传统采购关系升级为联合研发、深度定制和独家供应的产业联盟 [2][9] - OPPO与天马定制专属产线并投入超10亿资金建立国内自有显示科学产线 [5] 具体合作案例 - 深天马A发布OLED技术品牌天工屏并与OPPO独家定制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 首发于OPPO Find X9系列 [1] - OPPO首创屏幕双产线模式 掌控设计、封装、生产、调试全流程 定制发光材料和驱动芯片 [1][5] - 小米与TCL华星建立创新显示联合实验室 形成技术预研、标准定义、联合开发到量产的闭环合作 [1][5] - 苹果通过严苛标准和订单牵引与三星共同定义行业核心技术标准 如推动LTPO技术成为行业标准 [7] 技术竞争焦点变化 - 屏幕竞争从分辨率、刷新率等宏观参数下沉至底层技术 如天马和OPPO实现1nit超低亮度精准控光 [10] - 深度合作加速技术迭代 缩短从实验室到货架的时间 早期技术研发周期长且面临量产良率挑战 [11] 市场份额与行业格局 -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突破70% [9] - 京东方、TCL华星、天马等中国面板厂商崛起 打破手机品牌对顶级AMOLED屏幕的依赖 [9] 供应链关系重构 - 传统线性供应链转变为网状、双向的产业联盟 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9] - 手机厂商提供市场需求和订单 面板厂贡献材料与工艺专业能力 关系从买卖转为战略绑定 [10] - 国产手机品牌与国产面板厂商深度捆绑 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和供应链韧性 [10] 合作模式的影响 - OPPO通过双产线模式将屏幕从外部采购黑盒转变为自主可控白盒 构建技术壁垒 [5] - TCL华星借助小米出货量和产品定义能力 快速验证迭代技术并提升高端OLED市场份额 [6] - 苹果采用供应商多元化策略 扶持LG Display和京东方 制造控制下的竞争环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