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如何守护盐城的“高颜值”
新浪财经·2025-09-21 00:56
生态保护成就 - 盐城湿地作为全球珍稀候鸟关键栖息地 支持17种IUCN红色名录物种生存 尤其对鸻鹬类鸟类迁徙至关重要[11] - 东方白鹳繁殖成效显著 2025年5月发现193处巢穴 孵化622只雏鸟 533只成功离巢 繁殖成功率85.69% 96.3%巢穴建于电网铁塔[6] - 大丰麋鹿种群从1986年39头增至2025年8502头 成为全球最大麋鹿种群 其中3673头为野生麋鹿[17] - 建设人工候鸟栖息地包括国内首个"720高地"及1万亩高潮位栖息地 其中4500亩专用于黑嘴鸥繁殖[13] - 实施退渔还湿政策 停止千亿级经济收益的湿地围垦项目 专项投入湿地保护与修复[11] 绿色能源发展 - 风电机组规模化部署于沿海地区 输送持续绿色动能[1] - 零碳产业园创新实践绿电直连 构建"新能源+新制造"产业生态[1] 国际合作与认证 - 2019年黄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年第二期成功申遗[19] - 全球滨海论坛前身为黄海湿地国际会议 2023年吸引34国近千名代表参与 2025年论坛聚焦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20][21] 企业参与生态治理 - 国家电网实施"候鸟生命线"公益项目 2022年起为铁塔鸟巢建档立卡 运用电力大数据分析筑巢可能性[6] - 供电部门与观鸟协会合作开展东方白鹳繁殖种群拉网式调查 实现电网设施与候鸟保护协同[5][6] 生态修复工程 - 条子泥湿地修复工程清理互花米草入侵物种 安装围网保护繁殖地 提升底栖生物多样性[14] - 野鹿荡滩涂通过民间资本近6000万元投入改造 形成80公顷浅水湾 支撑上万只大型鸟类栖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