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暴跌42.85% 市值较2021年峰值缩水超过1600亿元 核心产品集采降价及新业务青黄不接导致业绩恶化 [1][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滑0.54% 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 近20年首次营收净利双下滑 [2] - 第二季度营收36.05亿元同比微增4.16% 但净利润4.63亿元同比下滑48.83% 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2] - 近5年营收增速从2021年26.71%持续回落至2025年-0.54% 净利润增速从46.85%骤降至-42.85% 利润端恶化速度远超收入端 [2] 业务结构风险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下滑 百克生物出现亏损 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生长激素(占营收70%以上) [3] - 生长激素产品面临广东联盟集采价格降幅超50% 医保控费趋严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3] - 行业面临从仿制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阵痛 PD-1/PD-L1抑制剂市场规模2024年同比萎缩23% [4] 费用结构问题 - 销售费用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 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 合计占营收比例达53.6% [5] - 销售费用高增长源于新产品伏欣奇拜单抗推广及向肿瘤科等新科室渠道拓展 [6] - 研发费用激增因推进ADC及小核酸技术平台 研发投入占比升至20.21%为近五年最高 [6] - 三费占比46.97%显著高于行业均值35% 存在销售费用边际效益递减及管理冗余问题 [7] 行业环境 - 生物医药行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高、商业化周期长、现金流承压困境 [4]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加大市场投入 销售团队扩展及渠道拓展推高费用 [6]
市值5年缩水1600亿元!长春高新净利润暴跌42%,还能靠什么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