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调查背景 - 商务部宣布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产品包括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涉及德州仪器 亚德诺 博通 安森美四家美国厂商 [2] - 调查应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发起 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对国内相关产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害 [3] - 调查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产业协会提出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4] 倾销行为影响 - 美国四家厂商对华相关产品进口价格整体平均降幅超50% 部分细分产品价格降幅突破55% 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4] - 低价进口产品导致国内部分领域陷入严重价格战 压低和抑制国内产品销售价格 造成国内产业毛利率低 开工率低等问题 [4][5] - 2023年期间德州仪器 亚德诺都曾下调中国市场的芯片价格 国内厂商为竞争出货纷纷跟进 [5] 市场与产业现状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794.33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超过280亿美元 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5] - 模拟芯片主要分为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大类 使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为主 130nm 180nm是主流工艺 [8] - 海外模拟芯片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 国内厂商主要采用Fabless模式 交由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等晶圆厂代工生产 [8] 国产替代进展 - 反倾销调查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 为国产芯片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推动相关产品加速国产替代和行业良性发展 [6] - 中芯国际表示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 国内产品正处于加速占领市场阶段 [8] - 国内已崛起圣邦股份 思瑞浦 杰华特 纳芯微 南芯科技等行业龙头厂商 [8] 企业表现与成长 - 2024年上半年A股半导体行业营业收入3212亿元 归母净利润245亿元 同比增长约30% 模拟芯片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约4倍 [9] - 34家模拟芯片上市公司中六成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上涨 营收增长企业包括希荻微 思瑞浦 纳芯微等 其中希荻微 思瑞浦 纳芯微等同比增长超过30% [9] - 圣邦股份2024年营收达到33亿元 净利润超过5亿元 市值从2017年上市时的25.76亿元增长至超500亿元 [9] 行业发展趋势 - 模拟芯片行业增长依赖SKU数量(料号) 产品线多营收就会提升 行业存在较大收并购机会 但考验收购方管理层的资本运作和整合能力 [10][11] - 国内厂商需要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上下功夫 系统客户不一定把价格作为唯一采购标准 [11] - 美国对华芯片政策重点限制先进制程出口 而中国主要发展成熟制程芯片产业 [11]
反倾销调查背后:四家芯片大厂倾销幅度达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