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攻坚碳达峰 储能产业“十五五”期间重要性凸显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1.8亿千瓦 2030年超过2.4亿千瓦 2035年超过3亿千瓦 [5] - "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将与源网荷各环节深度融合 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消纳 [2][4] - 新型储能投资规模超3000亿元 上半年累计装机约950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装机规模增长近30倍 [4] 储能技术发展阶段与需求 - 电力系统调节进入第二阶段:风光装机超电网最大负荷 仅靠传统电源让路无法保持稳定 必须配备储能 [5] - 未来第三阶段风光发电占比超50% 需跨月跨季长周期调节 长时储能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5] - 储能规模将决定新能源发展质量 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消费侧用能经济性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全球90%和70%以上 拥有最完整产业链 [7] - 行业存在安全隐患 价格竞争激烈导致减量减配 部分产品参数虚标 运行寿命低于承诺 [7] - 技术同质化问题突出 资本加持下出现抄袭复制 无序扩张可能导致企业淘汰和"孤儿电站" [7]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 坚守安全底线 构建实证可信市场环境 [8]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 面向零碳未来开发多元储能技术 [8] - 宁德时代深度布局人工智能 构网型储能 柔性控制 虚拟电厂等前沿领域 [3][8] 海外市场需求 - 海外电网转型催生储能需求 "光伏+储能"已在多个市场比新建化石能源项目更便宜 [9] - 全球光伏平准化度电成本降至0.04美元/千瓦时 储能成本降至0.15美元/千瓦时且持续下降 [9] - 美国仍是最大海外市场 南美 欧洲 中东需求兴起 老旧电网必须兴建储能应对新能源波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