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复苏态势 - 国际航班外国旅客数量比疫情前增长170%-180% 尤其北京大兴 重庆 厦门等航点外国旅客比例显著提升[2] - 2025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游客达1364万人次 占所有入境外国人比例71.2% 总入境外国游客达1916万人次(不含港澳台)[8][9] - 2025年上半年入境游客量达1916万人次 已完成2024年全年2694万人次的71% 预计全年将超3500万人次 突破2019年3188万人次的历史峰值[15][16][17] 国际比较与市场地位 - 中国上半年1916万人次入境游客规模接近日本2151万人次 仅差235万人次 远超泰国1661万人次 越南1070万人次和韩国882万人次[11][12] - 若包含港澳台游客 中国入境游客总量将成为全球遥遥领先的第一名[13] - 韩国游客占张家界外籍游客总数71% 日本赴四川旅行团从2024年不到50个增至2025年超180个[30][46] 收入结构与航线盈利模式 - 国际航线票价存在显著差异:从中国直飞新加坡往返约2000多元 而从印尼 马来西亚直飞中国往返普遍4000多元 贵一倍[3] - 航线盈利能力依赖全球客源:仅靠中国本地市场每条航线仅赚几百元 通过盘活全球客源可赚几千元[3] - 航空公司通过入境自由行 商务旅客和中转人群等多元组合实现利润模型优化 减少对中国本地市场价格战的依赖[51] 游客构成与消费特征 - 入境游客来源多样化:韩国 日本 泰国 新加坡 越南等亚洲邻国成为主要客源 俄罗斯在吉林珲春成为第一大客源[26][42] - 入境目的包括商务 探亲 学术交流 艺术展览 医疗 汉语学习及半自由职业者驻留等非传统旅游形式[20][22] - 80%以上外国游客集中在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成都 杭州 重庆和西安8个城市 主要活动于国际机场 高星酒店 核心商圈和知名景区[37][38] 区域市场与基础设施影响 - 边境城市吉林珲春在俄罗斯节假日期间接待的俄罗斯游客数量超过中国任何城市[42] - 四川雅安因熊猫旅游吸引日本游客 航空公司加密东京 大阪 北海道直飞成都航班以承接需求[45][46] - 山西大同等原非主流航点转变为航空公司眼中的中转支点和出入境新客源地 推动当地基础设施更新和航线布局调整[52][5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免签政策推动入境理由多样化时代爆发 但非传统游客因外貌和行为特征容易被旅游业者忽略[21][23][28] - 下半场入境游竞争焦点在于通过服务细节提升外国游客体验好感度 而非单纯依赖政策流量[55][56] - 读懂沉默的外国游客需求将成为在中国旅游市场占据优势的关键[56]
2000万老外低调涌入中国背后
虎嗅·2025-09-17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