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这家公司的“机器打工人”运行里程相当于绕赤道999圈儿!
金融时报·2025-09-16 14:12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双足人形机器人XMAN-R1依托岗位化垂域模型ProS 能精准复刻餐厅服务生标准化流程 包括餐食制作到配餐收台等操作[1] - 机器人采用双足动态平衡技术 在酒店斜坡及餐厅狭窄过道等复杂环境中实现灵活避让 达到室内L4级无人驾驶水平[1] - 全球超10万台机器人每日运行 国内及日韩地区运行里程超400亿米(相当于绕赤道999圈) 周末高峰时日完成任务量近50万次[1] - 产品线包含通用多面手XMAN-F1与带舱门的专用配送机器人 通过"通用+专用"组合策略覆盖多元场景[1] - 针对不同场景深度适配:餐饮场景采用激光雷达与视觉传感器导航 酒店场景配备加密舱门需手机号验证取货 医院场景具备耐酒精擦拭表面及急诊物资优先配送功能[2] - 清洁机器人采用圆润造型降低碰撞风险 单次清扫面积达1000平方米 支持自动回充功能[2] 全球化战略与竞争优势 - 业务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的600多个城市 海外营收占比超50%[3] - 以"80%价格提供120%性能"策略实现技术弯道超车 类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优势[3] - 拥有15年技术积累形成的壁垒 包括激光雷达与多维度摄像头传感器矩阵及专利墙支撑[3] 行业趋势与技术发展 - 生成式AI与具身智能成为行业热点 为人形机器人注入智能灵魂并推动行业站上聚光灯下[4]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最新且最重要的品类 当前处于行业爆发早期 大规模商业化需时间积累[4] - 技术架构分为机械本体、小脑(运动控制)和大脑(决策智能)三部分 前两者相对成熟而智能决策系统仍处快速发展阶段[4] - 行业核心瓶颈在于智能层面 需持续投入智能体AI研发以推动规模落地[4] 商业模式与生态合作 - 发展路线注重技术与场景结合 围绕实际应用积累数据与迭代模型 形成核心资产[5] - 基于产品化与性价比考量 除影响体验的核心技术外 可选择与生态伙伴合作[5] - 承认行业不存在全能企业 各公司均存在不同侧重点与专注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