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国产美妆集合店包围的丝芙兰
北京商报·2025-09-15 13:2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兴美妆集合店进入爆发期 例如HARMAY话梅2024年4月在佛山南京等地新开4家门店 调色师母公司KK集团推动赴港上市 [1] - 国际美妆品牌加速线上直营化 2024年天猫美妆双11首日成交榜前20名中外资品牌占15个 兰蔻雅诗兰黛等通过天猫旗舰店和抖音直播间直接触达消费者 [4][6] - 本土美妆集合店以平价+场景化体验策略抢占年轻客群 包括HAYDON黑洞 HARMAY话梅 调色师等品牌 同时屈臣氏旗下高端集合店Marionnaud Paris于2020年进入中国市场 [6] 丝芙兰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丝芙兰中国合计营收34.44亿元 较2024年同期39.25亿元下降12.3% 净亏损1.2亿元 [3] - 2024年全年丝芙兰中国合计营收71.4亿元 同比下降19% 净亏损超6亿元 自2022年以来累计亏损超10亿元 [3] - 具体来看 丝芙兰上海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亿元净亏损4213万元 丝芙兰北京营收5.64亿元净亏损7810万元 [3] 消费者行为转变 - 年轻消费者偏好转向高性价比和场景化体验 对丝芙兰的导购跟进和过度推销产生反感 [2] - 社交平台调查显示51%参与者对"是否爱逛丝芙兰"持中立态度 49%选择肯定 部分消费者仅将门店作为试用场所 后续通过比价选择其他渠道购买 [2] - 消费者特别关注小样赠送政策 出现因未获小样而放弃消费的案例 [2] 品牌合作动态 - 过去数年有近30个品牌退出丝芙兰 仅2024-2025年就有约10个品牌终止合作 包括欧缇丽蔚蓝等失去独家合作地位 [6] - 丝芙兰加速引入本土品牌 2022年启动"就耀中国造"计划目标3年内扶持5个本土高端品牌 2023年7-8月相继引入闻献DOCUMENTS 可复美 东方野兽等国产美妆品牌 [7] - 专家指出丝芙兰存在国际大牌过度依赖问题 对本土新锐品牌和功效型小众品牌引进不足 [4] 市场竞争劣势分析 - 丝芙兰面临外部竞争挤压和内部模式滞后双重压力 高端市场受专柜和奢侈品百货冲击 中低端市场被本土集合店分流 [4] - 传统高端打法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选品与消费者需求出现脱节 错失成分党和国潮美妆消费趋势 [1][4] - 线下门店的信任优势被削弱 国际美妆品牌线上官方直播间和头部主播直播间分流消费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