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亿“蓝海”,如何乘势起飞
新华日报·2025-09-15 01:03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江苏省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近300亿元 集聚上下游企业约1300家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1] - 低空制造业核心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集聚近800家上下游企业 基本实现低空航空器整机、关键零部件、低空基础设施全环节覆盖 [3] - 低空服务业营收规模近100亿元 集聚相关企业400家 涵盖检验检测、教育培训、飞行运营等关键环节 [3] 技术创新与研发 - 低空经济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列全国第三 分别占比12.1%和11.2% [3] - 技术成果包括FP-98大型载货无人机和ET9型eVTOL等国际先进产品 多项创新填补国内空白 [3] - 拥有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以及中电科、航发614所等高水平科研机构 [3] 应用场景与案例 - 长江汇打造水上无人机物流配送平台 今年1-7月累计飞行2万架次 飞行里程约12万公里 为7000余艘船舶配送203吨物资 [2] - 应用场景覆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低空物流、应急保障等领域 具备城、江、河、湖、海、山、林等丰富场景资源 [9] 资金与政策支持 - 今年1-5月低空经济项目融资案例27次 披露融资总额26.5亿元 种子轮和A轮融资次数居全国前列 [4] - 省财政统筹超亿元资金支持机场建设与技术研发 南京、苏州、无锡等地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产业基金 [4] - 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南京、苏州等地制定实施方案推动产业落地 [4] 区域发展布局 - 以南京和苏州为核心 南京聚焦科创策源与装备制造 苏州深耕智能制造与运营服务 [3] - 无锡、常州、扬州、盐城等地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 共同构筑产业集聚高地 [3] 基础设施与配套 - 低空基础设施包括起降设施和飞行管理服务保障系统 需推进多用途起降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 [10] - 建议配套充换电设施 加快建设5G-A基站和小型气象站等数字设施 构建低空安全网络 [10] 发展挑战 - 龙头企业数量少 缺乏产业链带头作用 市场规模不足导致难以形成专项产品开发业务 [6] - 空域审批流程繁琐 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 多数应用仍依赖财政补贴 [7] - 政策法规与安全监管体系不明确 低空空域管理缺少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细则 [7]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大低空装备整机制造链主企业引进与培育 形成专精特新企业或隐形冠军企业 [9] - 建立分级分类的低空非管制空域服务模式 优化空域使用管理方式 简化飞行计划申报流程 [10] - 推动地方立法 无锡和苏州已出台促进低空经济法规 明确规范产业发展依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