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将思政课全方位融入各学科和各场域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2][3] 思政课程创新实践 - 广州实验中学开设"思政+考古"特色课程 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现场分享考古日记 激发学生兴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 华南师范大学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结合露营活动开展"星空下的对话" 开通红色巴士专线串联城市地标形成移动课堂 [2] -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在数学课中融入民族文化内容 通过分类计数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2]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多语种+思政"系列精品课 增强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3] - 中山大学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措施 实现课程思政覆盖率超过90% [3] 教育体系与规模 - 广东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817万 占全国总数近十分之一 [3] - 广州成立大中小学思政协同创新中心 每两年开展一届思政课"三百"工作 评选100个优秀教师/100个课题/100堂微课 [3] - 通过建立32个高校与中小学教育共同体 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试点 [4] 实践教学与社会课堂 - 广州市越秀区拥有7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31处红色革命遗址 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 [5] - 广州市铁一小学通过"学访讲唱画"五种形式开展立体研学活动 利用校史馆和城市博物馆资源实现三全育人 [5] - 广州市第二中学通过社会调研方式让学生理解国家政策 在生育政策调研中让学生了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要性 [6] - 广东省设立首批24个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166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建设 [6] - 广东实施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每年超10万名大中专学生赴县镇村开展定向服务 [6] - 华南农业大学开展"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 2万余名师生深入广东21个地市4400多个行政村开展调研 [7] 网络思政与创新形式 - 华南师范大学通过"晚安华师"公众号发掘保安刘国连的感人事迹 通过网络传播引发热议并实现价值观引导 [8] - 华南理工大学上演原创话剧《红色甲工 血色浪漫》19场次 观看达2万人次 再现革命前辈周文雍和陈铁军故事 [9] - 华南理工大学利用裸眼3D魔方和270°沉浸式五折屏等科技创建新校史馆 增强红色文化教育情境感召力 [10]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 创建VR沉浸式课堂和网络思政育人矩阵 [11] 制度建设与领导机制 - 广东建立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机制 成立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11] - 2019年以来省领导讲授思政课超50人次 高校党政主要领导讲授思政课超3200人次 [12] - 省领导到校讲思政课及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上"思政第一课"已成为常态化制度 [12]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广东如何讲好“大思政课”
新华社·2025-09-14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