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贝莜面村,可能赢了定义,输了市场
虎嗅·2025-09-12 07:01

核心观点 - 社交媒体争议围绕西贝餐饮是否使用预制菜及其定价合理性展开 罗永浩批评其菜品几乎全为预制菜且价格过高 而公司董事长贾国龙否认预制菜指控并宣布法律行动[1][2] - 争议本质在于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存在鸿沟 消费者将非现场制作的菜品均视为预制菜 而公司则依据国家标准强调中央厨房预处理加门店制作的模式不属于预制菜[3][6][7][8][9] - 高定价与消费者对非现做模式的感知错配是核心矛盾 人均消费近100元的价格锚点引发价值质疑 而快餐品牌如米村拌饭人均20-30元则被接受[10][15][16][17][19] 行业运营模式 - 大型连锁餐饮普遍采用中央厨房预处理加门店现炒现蒸模式 该模式保证菜品口味稳定性 降低对厨师个人技艺依赖并提升运营效率[4][5] - 中央厨房模式支持成百上千家门店的标准化出品 但消费者认知中仅新鲜食材现场切配现炒现做才不属于预制菜[7][8][16] 品牌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 西贝品牌形象深度绑定健康天然零添加纯天然有机食材手工制作等关键词 支撑其高定价策略[22] - 预制菜标签在消费者心智中与防腐剂料理包工业化没锅气等负面词汇关联 动摇了品牌价值基石[23][24] - 消费者支付数倍于快餐价格时期待相应体验 如海底捞的极致服务或高级餐厅名厨技艺 但中央厨房模式无法满足该预期[15][18][19] 市场影响与消费者教育 - 公开争论将西贝非传统现炒模式暴露给更广泛消费者 可能强化其高价与非现做认知的负面关联[28][29] - 公司可能赢得基于行业标准的定义之争 但面临消费者心智战场上的潜在市场损失[25][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