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逾期率下降核销可控,苏州银行风控逻辑释放了哪些信号?

核心观点 - 公司资产质量表现优异 不良贷款率0.83% 拨备覆盖率437.91% 主要风险指标位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1][2] - 风险管控实现"指标稳 机制全 效能高 技术强"的闭环管理 为城商行风控转型提供实践样本[1][9] - 信贷规模同比增长9.04%背景下仍保持资产质量稳定 体现风控体系对业务扩张的支撑能力[3]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贷款率0.83% 持续优于同业水平[1][2] - 拨备覆盖率437.91% 风险缓冲垫厚度持续夯实[2] - 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13% 降低未来资产质量劣化压力[2] - 逾期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风险分类准确性提升[2] - 拨贷比3.63% 处于同业合理区间 平衡盈利与风险准备[2] - 全年核销预算显著低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 以最小代价化解风险[1][2] 风控机制建设 - 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 形成从源头预防到末端处置的闭环管理[4] - 授信审批实行精简化 标准化 模板化流程 提升效率并减少人为失误[4] - 定期召开风险客户复盘会 从问题案例中查找原因弥补漏洞[4] - 优化大数据预警规则 升级全流程风险预警体系[4] - 完善操作风险三大工具: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 关键风险指标(KRI) 损失数据收集(LDC)[4] - 加强业务前台 风险中台和审计后台三道防线协同合作[5] 运营效能提升 - 实行差异化准入和管理政策 避免"一刀切"风控[6] - 对风险客户按预警等级建立"一户一表" 差异化跟踪频率[7] - 主动处置大额不良资产 加快变现效率[7] - 核销资产分类管理(终结类 清降类 保持类) 重点突破快速处置部分[7] 技术赋能创新 - 上线新综合信贷系统 实现公司贷款 个人贷款 网贷业务整合 达到"3全 5化 6统一"标准[8] - 建立全行级知识图谱能力平台 搭载风险基础图谱模型[9] - 通过图谱技术挖掘隐性关联风险 提升大数据预警灵敏度[9] - 研究团队深度分析行业周期 快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调整[8] 战略导向 -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 支持实体经济与普惠金融领域[6] - 根据三年战略规划动态调整授信政策 预判行业回暖与风险领域[8] - 风控政策主动适配业务发展 为优质需求留足空间[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