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腾讯、京东出局,为什么星巴克中国要卖给他们
星巴克星巴克(HK:04337) 36氪·2025-09-11 12:38

交易进展 -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已进入最后一轮谈判阶段 最终候选方包括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红杉中国和春华资本 交易结果将在10月底前敲定[1] - 腾讯、京东等产业投资基金未进入最终竞购名单 所有决赛圈参与者均为私募基金机构[1] - 星巴克全球计划保留30%股权 出售的70%股份由多个买家分摊 单一买方持股不超过30%[1] 交易结构设计 - 通过保留重要少数股权维持对中国业务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例如星巴克全球持有30%股权时仍可保持控制权[1][2] - 股权配置为未来市场复苏时实施股权回购预留灵活性 可重新全面收拢中国业务[2] - 私募基金机构更注重财务回报 对控股需求较弱 符合星巴克保持独立运营风格的需求[2] 战略考量 - 避免引入产业投资基金可能引发的"站队"风险 防止影响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意愿[2] - 腾讯同时投资竞争对手Tims天好中国可能带来利益冲突 Tims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7.14% 净亏损1.35亿元[2] - 中国市场数字化程度极高 由几大互联网平台主导 需要保持与多方平台合作的可能性[2] 可参考案例 - 麦当劳2017年以20.8亿美元出售80%中国业务 中信、凯雷和麦当劳全球分别持有52%、28%和20%股权[3] - 麦当劳中国引入本土资本后发展提速 2023年新开1000家店 成功实现低线市场下沉[3] - 凯雷2023年以18亿美元回售28%麦当劳中国股权 净收益约12亿美元 实现约6.7倍投资回报[3] 投资机构背景 - 凯雷集团具有成功操作麦当劳中国交易的经验 此次再次出现在最终候选名单中[3] - 春华资本2016年联合蚂蚁集团投资百胜中国4.6亿美元 后者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200亿美元 该项目IRR约28%[4] - 春华资本2020年以16亿美元私有化百胜中国外卖业务"宅急送" 18个月后以28亿美元出售给美团和KKR 实现1.7倍回报[4] 预期协同效应 - 引入私募资本有望帮助星巴克更敏捷应对市场变迁 更坚决推进下沉与数字化[5] - 通过本土团队主导能更贴近理解新一代消费者需求 提升品牌活力与盈利水平[3][5] - 参考麦当劳成功案例 通过门店焕新、强化咖啡业务和推出本土化产品系列实现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