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与战略地位 - 中医药产品正成为中国连接国际社会的重要名片 政策大力支持其全球化发展[1] - 商务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共同认定两批共31家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并出台18项专项支持政策[2] - 2021年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从体制机制、支持政策、便利化水平、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五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持续优化中医药"走出去"体制机制 深化多双边合作 打造更多国际合作示范项目[3] 行业发展与区域实践 - 北京市作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区域 截至2024年底拥有中医医疗机构1340家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33个 建成3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4] - 北京支持多家医院在德国、新加坡等国设立分支机构 通过服贸会等平台推动中医药文化和服务"出海"[4] - 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已超过货物贸易 但中国旅行服务出口仍有较大发展空间[6] - 数字化成为新引擎 远程医疗、线上教育和数字平台正成为中医药"出海"新方式[6] 标准化与创新突破 - 论坛发布《中医药服务贸易研究报告》并启动《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指南》团体标准 旨在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服务标准体系[5] - 标准缺失一直是制约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指南》将为全球中医药诊治机构提供金标准[5][6] - "中医药+银发经济"模式潜力巨大 可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中的优势 构建中国特色康养服务体系[6] - 应把握医疗旅游机遇 推出医疗签证等便利措施 将中医药特色与跨境医疗结合 打造服务出口新增长点[6] 合作与生态构建 - 中医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需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多元主体协同发力 政策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行业组织推动资源整合 企业提升服务能力[7]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分别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巴西中草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推动中医药技术服务国际落地[7] - 在政策红利、数字技术融合和文化创新助力下 中医药服务贸易有望成为我国服务出口新增长极 并在全球健康治理中提供中国方案[7]
政策、标准与产业协同发力,加速构建中医药“出海”新生态
北京商报·2025-09-10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