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特钢总裁罗元东:构建技术溢价能力 穿越周期焕星升级

财务业绩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98亿元 同比增长2.67%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4.14亿元 同比增长3.58% [1] - 2024年第三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分别为12.51%、14.39%、13.82%、14.89% [1] - 同期净利率分别为4.19%、5.02%、5.16%、5.07% [1] - 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盈利 从未出现亏损 [1][3] 发展战略 - 坚持"精品+规模+服务"发展战略 [1][2] - 通过高研发投入、精益化运营与产业链协同构建"技术溢价"创新能力 [1][2] - 深度融入中信集团"星链"工程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1][5] - 采用"管理输出+协同联动"组合策略实现效益突破 [2] - 依托智能化转型保证高精度、高稳定性生产 [2] 产品与研发 - 研发投入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轴承钢、风电齿轮钢、航空航天用特种合金等高端领域 [2] - 高端轴承钢市场占比达85% 产销量连续15年世界第一 [3] - 高端汽车用钢、风电用钢、系泊链用钢、帘线钢产销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3] - 无缝钢管产销量及出口量长期保持国内领先 [3] - 谐波减速机柔轮用钢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生产难题 已应用于全球前五大生产商中的两家 [5] 市场布局 - 国际化业务占比超16% [3] - 构建"沿江沿海"全国性战略布局 形成五大现代化生产基地 [4] - 与瑞典斯凯孚、德国舍弗勒、日本精工等全球顶级轴承制造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 [3] - 供应链聚焦机械、汽车等目标市场 建立直销合作深化战略客户绑定 [2] 行业机遇 - 汽车工业占国内特钢需求40% 新能源汽车发展和传统汽车轻量化推动需求持续增长 [5]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特钢需求量预计达400-600万吨 远超同类工程 [5] - 抢抓风电、油气、火电、氢能、抽水蓄能等发展契机加速产业链生态圈建设 [4][5] 企业基因 - 具备"三位一体"基因特质:中信集团央企背书、港资现代化管理模式、"苏南模式"市场化机制 [4] - 通过系列并购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 积累"并购一家 成功一家"口碑 [4] - 20世纪90年代派遣员工赴德国深造 培养大批技术骨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