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观车 · 论势 || 真假VLA背后的竞速博弈
中国汽车报网·2025-09-09 10:47

近期,智能驾驶领域围绕"视觉-语言-动作"(VLA)技术的争议持续升温,将行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暴露无遗。元戎启行率先推出VLA模型,随后理 想汽车也发布了搭载该技术的车型,然而,这一技术的真实性与成熟度却遭到了多方质疑。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公开宣称小鹏是惟一成功 实现VLA的企业,暗指部分企业的VLA是"嫁接式"的虚假创新,尽管小鹏的VLA技术尚未量产。与此同时,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认为,随着 能够运行大型模型的专用芯片的出现,VLA技术至少还需3~5年才能真正成熟落地。 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VLA技术是否真的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企业所宣称的"成功"究竟是阶段性的真实成果,还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 这一争议映射出当前智能驾驶行业的几个典型现象。首先,技术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智能驾驶领域已然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战场,而VLA作为多模 态融合技术的代表,被广泛视为下一代自动驾驶的关键突破点。其次,行业内存在概念混淆与偷换的现象。部分企业可能只是简单地将视觉与激光雷达等 现有技术进行叠加便宣称实现了VLA,实际上并未真正解决多模态深度融合这一核心难题。此外,行业内对于技术成熟的时间表仍存在巨大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