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G解读|华夏银行收近9000万大罚单,监管直指风险管理、数据真实性问题

处罚概况 -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处以8725万元罚款 为2025年金融业最大罚单[4] -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环节存在漏洞 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违规向风险客户新增贷款掩盖不良资产等问题[5] - 票据与同业业务存在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业务 交易对手资质审查不严导致资金空转或嵌套操作风险[6] - 监管数据报送不准确、不完整 涉及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核心数据[6] - 2025年1月至9月期间累计收到17张罚单 罚款总额超过9900万元[6] 贷款业务风险 - 石家庄分行因违规向风险客户新增贷款掩盖不良资产被罚款65万元[5] - 廊坊分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资金挪用被罚30万元[5] - 通过违规调整资产五级分类掩盖真实风险状况[5] - 2025年半年报显示重组贷款余额90.14亿元 存在借新还旧掩盖真实风险的可能性[8] - 个人贷款不良率2.27% 较2024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8] 数据真实性问题 - 石家庄分行违规上调五级分类掩盖不良 直接篡改贷款风险分类数据[12] - 2025年半年报披露不良贷款率1.60% 与2024年末持平但未反映被掩盖的真实风险[12] - 资本充足率13.07%和杠杆率6.75%等指标因风险加权资产计算错误可能失真[12]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24年3027.99亿元增长16.79%至2025年6月末3329.05亿元 但存在资金挪用和"伪绿色"项目嫌疑[13] 内控管理缺陷 - 深圳分行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不到位[14] - 温州分行违规发放借名贷款[14] -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存在漏洞 年内21家分支机构被罚[15] - 员工培训虽达65万人次但缺乏针对性 问责仅停留在警告罚款层面[17] - 智能化贷后监测未有效落地 基层仍依赖人工操作并存在数据篡改行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