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观点 - 海底捞通过内部创业机制"红石榴计划"系统性孵化多餐饮子品牌及跨界业态 以应对火锅主业增长放缓及行业竞争加剧 2025年上半年副业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227% 但部分子品牌存活率低 面临标准化与个性化平衡的行业挑战 [4][8][14][22] 业务多元化战略 - 推出14个餐饮副牌共126家门店 涵盖烤肉、麻辣烫、烘焙、小火锅等品类 其中焰请烤肉铺子新开46家达70家门店占副牌总数过半 [8] - 开设首家社区店提供早餐、夜宵全时段服务 并跨界投资建设成都海底捞皇冠假日酒店 探索"火锅+酒店"业态 [6][9] - 副业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达5.97亿元同比增227% 对比主业餐厅经营收入占比从95%降至89.8% [4][8] 行业竞争环境 - 火锅市场规模2023年达5848亿元 2024年预计突破6000亿元 但全国门店数超53万家 同质化竞争激烈 [10] - 2023年11月-2024年11月火锅门店关店数量超30万家 淘汰率超50% 行业客单价从86元降至77元同比降10% [13] - 地域特色火锅(如云南菌子火锅、贵州酸汤火锅)崛起冲击传统玩家 海底捞自身推出酸汤锅底应对 [1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3.1% 净利润增4.6% 较2023年33.6%营收增幅和174.6%利润增幅大幅放缓 [13] - 外卖业务收入占比从2.7%升至4.5% 调味品及食材销售占比从1.4%升至2.2% 显示非火锅业务贡献提升 [4] 核心能力复用 - 依托蜀海供应链体系为子品牌提供食材采购、加工及物流支持 降低启动成本与试错风险 [15] - 复制"服务基因"至子品牌 如焰请烤肉铺子提供夜间酒吧和餐后洗发服务 [15] - 会员体系超1.8亿人(活跃会员5200万) 客单价95.7元高于行业 为跨界业态提供客群基础 [19] 挑战与风险 - 2013-2025年孵化或收购的26个餐饮品牌中超一半已停业 其中三分之一存活时间不足1年 [22] - 餐饮行业高度依赖线下体验 子品牌需独立面对细分赛道强者(如麻辣烫赛道杨国福、张亮) [22][24] - 新品牌采用独立运营模式与主品牌保持距离 防止失败对主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