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地下水管理,对我国有哪些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环境报·2025-09-09 00:29
丹麦地下水管理体系 - 国家层面由环境部下辖环境保护局负责地下水立法、监测及杀虫剂批准 遵循《欧盟水框架指令》[2] - 市级层面98个市负责水资源规划及取水证发放 地下水分配需遵循公共供水、灌溉及工业用途原则[2] - 全国40%国土面积被归类为特殊饮用水关注区 基于1999-2015年地下水分布图绘制成果[2] 地下水威胁与应对措施 - 杀虫剂成为重要污染威胁 部分地区指标呈上升趋势 哥本哈根通过经费补偿限制农业使用[2] - 2023年监测显示面临生物性农药及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新威胁 计划建设蓝绿保护公园协同解决[2] 供水公司业务模式 - HOFOR公司为丹麦最大自来水供应商 承揽哥本哈根生活污水处理及供冷供热业务[3] - 通过提取地下水温差开发热泵技术 形成供水、污水处理、能源服务的综合低能耗产业体系[3] 监测体系与数据库建设 - 建立地下水饮用水源和污染源监测网 分析项目涵盖农药、金属及有机污染物[4] - 搭建Jupiter、GERDA、水文地质报告库和地质模型库四大数据库 所有数据免费对外开放[4] 模型技术与可视化应用 - 哥本哈根建有降水模拟实验室和模型展示平台 通过光影变化动态演示数值模拟结果[4] - 各模型间形成互馈机制 提升模型开发进化进度 广泛应用于管理决策[6] 国际合作借鉴方向 - 建议在地下水埋深较浅地区推广温差提取技术 用于区域供冷供热[5] - 推动地质钻孔数据、水质监测数据及数值模型分步骤公开 减少重复调查建设[5] - 加强多模型融合与可视化技术应用 借鉴房地产领域沙盘模型结合光影的表达方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