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基础设施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7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669.6万个 同比增长53% [2] - 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超80.3万家 2025年前8个月新增注册企业11.5万余家 [2] - 近5年充电桩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 2024年达16.8万家峰值 [2] 行业竞争格局 - 形成央企巨头、地方国企、车企生态和第三方运营商多元化竞争格局 [3] - 头部运营商特来电运营79.2万根终端 注册用户超4400万 日均最高充电量5900万千瓦时 [3] - 前四大公共充电桩运营商市占率合计达58%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12] 政策与技术驱动 - 国家与地方层面通过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及专项奖励降低企业成本 [4] - 政策向农村、偏远地区及高速公路服务区倾斜 鼓励新技术应用 [4] - 技术迭代涵盖大功率超充、自动充电及"光储充放检"一体化方案 [4] 市场需求基础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1600万辆 市场渗透率超50% [5] - 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试点推动商务车、重卡等专用车辆充电需求增长 [14] - 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地区充电网络覆盖率低 成为重点增量市场 [14] 行业盈利挑战 - 快充桩单根成本10-30万元 回报周期延长至3-8年 [6][7] - 服务费受政策限制(多地不超电价30%) 重庆实际服务费低至0.1元/千瓦时 [6][7] - 部分站点平均利用率不足20% 供需错配问题突出 [11] 企业运营压力 - 壳牌转让武汉18座充电站核心资产 因租金成本高企与盈利未达预期 [8] - 中小企业面临"价格战"挤压 收入来源单一缺乏增值服务缓冲 [6][11] - 地域差异显著:一线城市因车位稀缺盈利较强 其他城市回本更慢 [9] 行业转型方向 - 推动充电设备质量分级、场站服务星级评价及运维人员认证体系 [13] - 能源业务向市场化售电、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及储能投资拓展 [14] - 专业化细分市场成破局关键 包括重卡超充和目的地充电站 [14]
市场蓬勃发展下盈利难题待解 充电运营:“冰”与“火”的淬炼
中国汽车报网·2025-09-04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