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但经营性现金流由正转负 盈利质量与规模扩张失衡问题凸显 [1] - 公司面临应收账款和存货双高压力 存货跌价准备占比超20% 存货周转效率低于行业主要竞争对手 [2][3][4] - 前端业务保持高增长和高毛利率 后端业务受集采冲击毛利率下滑至17.8% 业务结构分化加剧盈利风险 [5]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3.56% 研发费用率降至8.9%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战略定位存在模糊性 [7][12] - 行业集采常态化和技术迭代带来替代威胁 公司在ADC等高端领域竞争力不足 产能利用率问题导致错失大额订单 [11][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11亿元 同比增长24.20% 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115.55%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043.09万元 同比锐减113% 由正转负 [1][2] - 应收账款余额6.10亿元 同比增长16.89% 其中1年以上账期占比升至18.7% [1][2] - 存货余额13.09亿元 同比增长12.54% 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243天 远超药明康德152天和康龙化成168天 [2]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2亿元 占存货账面余额20.24% 其中安徽工厂因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部分原料药中间体滞销 [3][4] 业务结构 - 前端生命科学试剂业务收入9.04亿元 同比增长29.2% 毛利率63.0% 贡献69.4%营收 [5] - 后端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收入3.99亿元 同比增长13.6% 毛利率17.8% 较2024年20.05%出现下滑 [5] - 后端业务受集采冲击 重点布局的替雷利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仿制药中间体被纳入集采范围 [11] - 安徽基地产能利用率不足 未能承接单笔超5000万元的集采订单 [11] 研发与竞争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17亿元 同比增长4.23% 但研发费用率从9.0%降至8.9% [12] - 研发费用率低于药明康德12.3%和康龙化成11.8% 也低于生物制品行业12.74%的平均水平 [12] - 在ADC领域仅完成1个商业化项目 而同行迈百瑞完成300余批ADC制剂生产 药明生物ADC业务收入超20亿元 [11] - 在重组技术、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布局不足 面临植物源重组白蛋白等技术替代威胁 [13] 费用与战略 - 销售费用达1.30亿元 同比增长33.56% 销售费用率从9.25%升至9.9% [7] - 近三年净利润波动显著 2022年归母净利润1.93亿元 2023年骤降至1.27亿元 2024年反弹至2.01亿元 [9][10] - 管理层换届后战略定位模糊 未形成清晰聚焦路径 在前端试剂保增长与后端制造扩产能间摇摆 [12] - 行业面临从规模红利向创新红利转型 需通过工艺优化或将后端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5%以上或攻坚高端领域 [13]
皓元医药十年狂飙:从1亿元到22亿元的增长神话,为何难掩现金流“失血” 与转型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