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ISC-V厂商蓝芯算力宣布再获亿元级新一轮融资
证券时报网·2025-09-03 10:20

公司融资与产品进展 - 蓝芯算力完成亿元级新一轮融资 由图灵资管、念青资本、复琢资本和上市公司创力集团共同参与[1] - 上半年快速完成两轮数亿元融资 由深创投和南山战新投领投 金沙江联合、银杏谷资本、投控东海及高伟达等机构跟投 老股东联想创投持续加码[1] - 公司芯片即将回片 作为今年国内首家回片的RISC-V服务器CPU厂商 已处于行业第一梯队[1] - 数亿元的下一轮融资将于近期交割[1] - 公司聚焦RISC-V+AI架构高性能服务器CPU研发 总部位于深圳 在北京、上海、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及研发中心[1] - 全系列计算芯片产品可为电信运营商、金融行业客户、云服务提供商及各类企业提供通用算力服务器CPU或融合AI算力异构处理器解决方案[1] 投资机构观点 - 图灵资管认为RISC-V架构的开放性和模块化特性正驱动全球高性能计算生态变革 是突破传统架构垄断的关键路径[2] - 看好蓝芯算力在RISC-V服务器CPU上的技术突破 其产品与GPU领域被投企业形成强互补性[2] - 念青创投看好公司在RISC-V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卓越执行力和清晰商业路径 团队展现出强大技术落地能力[2] - 投资机构将推动资源整合 助力公司加速技术迭代 共同把握自主算力基础设施机遇[2] RISC-V行业生态特征 - RISC-V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0年首次发布 是一种开放指令集架构 允许自由使用、修改和扩展 无需支付专利费用[2] - 具备简单、可扩展且灵活的特性 适用于从微控制器到高性能计算在内的广泛应用领域[2] - 凭借低成本、开放、低功耗、可模块化等特点 已迈过出货百亿颗内核门槛[3] - 从2010年诞生至达到100亿颗芯片目标仅用10年 相比ARM的21年和x86的30年显著更快[3]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2024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达数百亿颗 中国贡献超50%[3] - 研究机构SHD预测到2031年出货量有望突破200亿颗 将广泛渗透消费电子、汽车、高性能计算等领域[3] -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认为RISC-V具备开放、低功耗、高度可扩展优势 有望成为继x86、ARM之后的第三大芯片架构[3] - 在AI时代获得学术界、初创企业及头部芯片公司高度认可 带来零授权成本和技术自主选择权[3] 成本优势与挑战 - 以研发量产10万颗64核服务器芯片为例 开发成本约7.5亿元 IP授权与版税约2.5亿元占三分之一[4] - 基于开源的联合开发模式可节省2.5亿元研发费用 降低33%成本[4] - 产业大规模落地仍需解决软硬件工具箱不够丰富、人才短缺及缺乏标杆案例等问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