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本轮A股与2014年流动性牛市高度同构 呈现"政策—流动性—产业"共振推升指数与风险偏好 宏观上呈"股市先行、基本面滞后" 处于增速换挡与去库存期 居民资产再配置抬升风险偏好 [1] - 政策延续"货币宽松+地产优化+资本市场改革+产业升级"组合拳 强化增量资金入市 技术面出现技术指标钝化与阈值上移 [1] - 节奏上自2024年9月起经历"估值修复—震荡蓄势—突破上行"三段式 量能屡破2万亿元 科技成长领涨并向均衡扩散 [1] 转债市场现状 - 截至8月27日年内退市转债共89只 其中强赎67只 存量规模降至6414.51亿元 较年初减少921.71亿元 发行提速仍难弥补缺口 [34] - 机构对高评级、大体量券配置刚性增强 若权益延续上行 供需矛盾更突出 [1] - 截至8月22日转股溢价率中位数26.40% 价格中位数133.85元 与2021年峰值相比价格更高而估值更低 属估值中枢上移但仍未到达前高 [1][37] - 债券型资金顺势增配 定价由"类债"转向"类股" 与正股联动增强 申购集中与大体量产品承接提升黏性 流通收紧 成交与换手放大 [1][40] 历史牛市对比 - 2014年牛市启动时宏观基本面处于经济转型期内需收缩与库存"陷阱" GDP增速7.5%较2013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地产销售不及预期 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全年走负 [3] - 2014年政策组合包含货币宽松(多次降息至5.60%)、地产松绑(多城放开限购)、资本市场改革(沪港通、两融扩容)和产业政策(移动互联网与3G/4G建设) [7] - 2014年技术指标出现明显钝化 RSI、KDJ长期处于80以上高位 MACD持续放大且不断创出新高 未出现传统顶背离 [12] - 2014-2015年牛市呈现四阶段路径:启动酝酿期(万得全A涨24.99%)、金融蓝筹主导期(上证单月涨幅20.57%)、全面普涨与成长加速期(万得全A累计涨72.22%)、见顶调整期(上证最大跌幅43.10%) [17] 本轮牛市特征 - 宏观处于增速换挡和去库存阶段 制造业PMI持续徘徊荣枯线上下 地产量价回落 消费动力不足 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从2023年3月9.1%降至2025年6月3.1% [5] - 政策端延续"货币宽松+地产放松+改革+产业"框架 实施降息推动M2与社融回升 地产政策优化限购 资本市场推进注册制改革 产业端聚焦AI、低空经济、半导体等新方向 [10] - 技术面出现强趋势下指标钝化 8月22日深证综指、万得全A、上证指数及沪深300的RSI值均呈现超买未回调而趋势延续的错位 [15] - 本轮牛市分三阶段:第一阶段(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上证累计上涨15.21% 第二阶段(2025年4月至6月)万得全A跌幅0.69% 第三阶段(2025年6月以来)上证累计上涨15.06% 创业板指大涨36.92% [19][20]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关注转债市场调整所酝酿的"黄金坑"机会 围绕科技主线与主流赛道精细择券 获取贝塔收益与期权弹性 [2] - 优先业绩兑现与景气度双优品种 重点布局价格130元以内兼具安全边际与弹性的标的 [2] - 兼顾高评级、大规模券的流动性与防守价值 适度配置银行转债作为资金避风港 [2] - 分层建仓、动态调仓 把握"平价+估值"双杀后的错杀修复机会 依托"稀缺+期权"定价锚 [2] - 具体标的包括裕兴转债、山路转债、建龙转债等130元以内品种 禾丰转债、天23转债等双低品种 以及浦发转债、紫银转债等银行转债 [42][43]
本轮牛市,可转债怎么看?
格隆汇·2025-09-02 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