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线探访 | 消费贷“国补”来了 谁在“薅羊毛”?
中国经营报·2025-09-01 15:32

政策实施概况 - 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定点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1]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1] 消费者响应 - 部分消费者因原有消费需求选择申请贴息消费贷 如朝阳区消费者通过农业银行贷款2万-3万元购置家电 年节省200-300元 [2] - 消费者偏好通过拉长还款周期减轻消费压力 贴息政策提升消费体验 尤其适用于教育培训、家居家装等重点领域消费 [2][3] - 部分消费者因银行消费贷实际利率降至2%(较网络平台5%利率显著降低)转向银行渠道 但银行对客户资质要求较高可能限制额度审批 [4][5] 银行执行措施 - 农业银行等机构设立线上"双贴息"专区 财政贴息自动认定扣减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最高贴息1000元 5万元以上单笔消费所有贷款合计最高贴息3000元 [3] - 银行通过短信通知客户贴息政策 借势营销吸引客户办理消费贷产品 但部分消费场景(如个人收款码收款)可能存在认定困难需提交证明材料 [3][5] 市场影响 - 政策实施后银行咨询量增加 但部分客户表示1%贴息不会直接刺激贷款申请 仅视为附加优惠 [3] - 多家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积极参与 通过政策红利提升消费贷产品吸引力 重点覆盖汽车、养老、教育、文旅、医疗等消费领域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