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 行业整体明显回暖 仅少数机构营收或净利同比下滑 净利润同比最高涨幅超过210% [1] - 行业经历前期整顿与风险出清后步入稳健复苏通道 得益于监管政策趋于明朗带来的经营稳定性增强和宏观经济环境改善 [1][9] - 20家消费金融公司全员实现盈利 3家机构净利润突破10亿元 分别为招联消费金融(15.04亿元) 蚂蚁消费金融(14.6亿元) 马上消费金融(11.55亿元) [2] 头部机构经营数据 - 蚂蚁消费金融营收100.4亿元 同比增长67.8% 是唯一营收突破百亿元的公司 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增长57.8% 总资产3064.7亿元 较2024年末减少2.32% [2][3] - 招联消费金融营收78.99亿元 同比下降14.77% 净利润15.04亿元 同比下降12.76% 总资产1577.22亿元 较2024年末下滑3.68% 是唯一营收净利双降的公司 [2][3] - 兴业消费金融营收45.6亿元 同比下滑12.1% 净利润8.68亿元 同比增长213.4% 为净利润增速最快公司 总资产815.4亿元 较2024年末减少0.71% [3] - 中邮消费金融营收39.72亿元 同比增长6.95% 净利润6.33亿元 同比增长165.97% [3] 中尾部机构表现 - 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净利润3.8亿元 排名行业第七 总资产630.37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116.78亿元 [6] - 宁银消费金融营收16.9亿元 同比增长9.7% 净利润2.5亿元 同比增长26.3% 总资产规模突破701亿元 超越马上消费金融的680.99亿元 [6]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营收20.4亿元 同比增长33.75% 净利润1.43亿元 同比增长97.36% [6] - 小米消费金融净利润0.97亿元 同比增长142.5% 阳光消费金融净利润0.17亿元 同比下滑72.58% 建信消费金融净利润0.03亿元 同比下滑95.24% [7] 资产规模与业务转型 - 头部机构资产规模普遍收缩 蚂蚁消费金融(3064.7亿元) 招联消费金融(1577.22亿元) 兴业消费金融(815.4亿元)均较2024年末下滑 [3] - 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817.0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55% 在2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排第四位 [7] - 多家机构推进业务结构转型 招联消费金融信用减值损失下降17.7% 阳光消费金融6月底实现监管转型达标要求 [4][8] 监管环境与行业展望 -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于2025年10月1日生效 要求互联网贷款利率控制在24%以内 [10] - 多数消费金融机构表示现有贷款利率已控制在24%以下 新规对现有业务模式基本无影响 [11] - 新规将促使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 加速向精细化运营 差异化定价 科技驱动风控转型 [12] - 头部机构凭借资金技术与合规优势或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12]
21家持牌消金业绩发布!行业盈利能力普涨,分化加剧
北京商报·2025-09-01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