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收入同比增12%,阿里猛攻本地生活

业务重组与财务表现 - 阿里巴巴集团重新划分业务归属 聚焦电商和云业务 中国电商集团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和云智能集团被保留 菜鸟和文娱等业务纳入"所有其他"类别 [1][3] - 集团合并收入达2476.52亿元人民币(345.71亿美元) 同比增长2% 净利润423.82亿元 同比增长76% [2][6] - 中国电商集团收入1400.7亿元(195.53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其中国内电商客户管理收入892.5亿元(124.59亿美元)增长10% 直营及物流收入293.25亿元(40.93亿美元)增长7% [2][3] 即时零售业务发展 - 首次单独披露即时零售收入147.8亿元(20.64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主要得益于饿了么和飞猪的资源整合及会员体系打通 [1][2][3] - 淘宝闪购投入500亿元补贴用户和商家 带动8月日活跃用户量增长20% 整体即时零售月活跃买家达3亿 周日均订单8000万单 [7][8] - 即时零售业务与电商产生协同效应 拉动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增长 京东外卖业务与电商有40%交叉销售 PLUS会员购买频次同比增长超50% [8][9] 国际业务与云业务增长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347.4亿元(48.5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经调整EBITA亏损从37亿元缩窄98%至5900万元 主要因聚焦重点地区和提升运营效率 [2][3] - 云智能集团收入334亿元(46.62亿美元) 同比增长26% 为三年新高 主要受公共云业务及AI相关产品采用量提升驱动 [2][4] 成本与投资影响 - 销售和市场费用达531.8亿元 占收入比例从13.4%升至21.5%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6.72亿元 同比下降39% 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4%至388.44亿元 [7] - "所有其他"业务收入586亿元(81.8亿美元) 同比下降28% 经调整EBITA亏损扩大31%至14亿元 主要受高鑫零售处置及菜鸟收入下降影响 [2][5] 行业竞争格局 - 即时零售市场形成阿里 美团 京东三强竞争格局 平台在用户 商家和运力三个维度展开竞争 用户端从增量博弈转向存量博弈 [10][11] - 美团二季度经营利润2.26亿元同比下降98% 京东净利润62亿元同比下降50.8% 反映行业整体投入加大 [7][8] - 预计未来三年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1万亿元交易增量 各平台将通过差异化定位找到市场空间 保持动态平衡格局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