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避险“大军”扩容: 衍生品工具助力上市公司稳定经营
中国证券报·2025-08-29 22:26

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参与规模 - 2025年前7个月138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公告 同比增长15.7% [1][2] - 提及汇率、利率、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的公司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3%、16%、13% [2] - 80%的上市公司在公告中提及汇率波动风险 利率风险关注度增速高于其他风险类型 [2] 行业分布与实施特点 - 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套期保值主力 覆盖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3] - 铜、铝、钢材、碳酸锂、白银期货为常用套期品种 碳酸锂期货提及公司显著增加 [2] - 2024年新上市商品期货品种被纳入套保范围 例如上半年6家公司对瓶片期货进行套期 [2] 企业实践与财务表现 - 金龙鱼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合计盈利58亿元 浙商中拓基差收益3.82亿元 [4] - 道道全实现损益约1.9亿元 南钢股份现货与衍生品相抵后盈利1483.33万元 [4] - 物产中大商品及外汇套保收益20.62亿元 厦门象屿相关收益6.14亿元 [4] 制度规范与信息披露 - 2023年沪深交易所修订指引 要求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损益合并披露 2024年起实施 [5] - 信息披露提升业务透明度 减少信息不对称 增强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能力 [5] - 企业需建立完善内控制度 防止套期保值变为投机行为 [6] 实施策略与专业要求 - 企业需遵循"先内后外、先虚后实、循序渐进"原则 从顶层设计到团队搭建系统推进 [6][7] - 建议从核心风险或优势品种入手开展小规模试点 验证流程并磨合团队 [7] - 需引入外部专业机构辅导 借鉴行业标杆经验以提高效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