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表现与市场预期 - 英伟达过去两年股价涨幅超过苹果涨幅的10倍 [4] - 投资者普遍认为苹果错失AI浪潮 并长期看衰其发展前景 [5][6] - 苹果Siri语音助手性能被指不及小米小爱同学 [5] 历史技术渊源与硬件布局 - 乔布斯1988年通过摩托罗拉DSP处理音频及科学计算 早于英伟达成立时间 [7] - NeXTdimension图形处理卡采用英特尔64位RISC处理器i860 领先同期PC图形加速技术35年 [8][9] - Pixar早期硬件Pixar Image Computer因性能过于强大且成本高昂(折算现值超百万美元)未能商业化 [13] - 苹果通过收购PA Semi团队奠定Apple Silicon基础 英伟达核心架构师Brian Kelleher源自DEC的MIPS团队 [13] 生态竞争与战略冲突 - 苹果因2007-2008年"Bump门"质量事件与英伟达关系恶化 [14] - 英伟达试图通过nForce 200芯片组控制苹果生态 同期推出CUDA平台 [14] - 苹果为保持生态控制权 放弃桌面科研与游戏市场 甚至因芯片限制终止汽车项目 [15] - 苹果在M1发布前夕弃用OpenGL 转而自研Metal图形接口和MPS科学计算框架 [16] 技术路径与产能优势 - 苹果采用芯片级胶水拼接技术(Chiplet) 可将M系列芯片组合为Max/Ultra等形态并集成统一内存/HBM [17] - M4 Mac Mini集群在推理速度上优于同价位英伟达平台 且Apple Silicon因量产规模具备成本优势 [18] - 苹果已租用谷歌TPU集群进行训练 并由博通代工的Baltra数据中心芯片将于明年量产 [19] 生态壁垒与端侧AI布局 - 苹果生态无需依赖CUDA 谷歌同样通过自研TPU摆脱外部依赖 [21][22] - iOS 18重点集成Apple Intelligence端侧AI 在能效、延迟和系统集成方面优于安卓碎片化方案 [24][27] - 端侧AI可处理多语言对话及基础情感交互 无需庞大世界知识库 未来交互模式类似Apple CarPlay [2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AI竞争从云端算力军备竞赛转向终端用户体验革命 [28] - 谷歌广告业务未受生成式AI冲击 收入持续增长 自有AI实力跃居T1层级 [22] - 英伟达开发生态与苹果应用生态将共同定义下一代智能体验格局 [28]
万亿对决:苹果vs英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