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增长时代,如何重新定义职业?
虎嗅·2025-08-28 13:58

AI引发的范式转移 - AI广泛应用带来革命性技术变革 类比16世纪活字印刷术引发的"古登堡时刻" [1] - 范式转移指新成果打破原有假设 迫使对基本理论进行根本性修正 [1] - 历史表明在位者常后知后觉 如微软CEO鲍尔默2007年对iPhone的误判 [1] - 诺基亚2007年并购Navteq失败 体现线性思维无法对抗指数级增长 [2][3] - OpenAI的ChatGPT在2022年11月横空出世 挑战谷歌 Meta 微软和苹果的统治地位 [4] 科技巨头的应对策略 - 微软通过大举投资与OpenAI深度绑定 [5] - 谷歌将内部竞争的两大AI团队谷歌大脑和DeepMind整合 [5] - Meta从全盘投入元宇宙转向AI领域 [5] - 苹果在智能助手Siri的AI化方面进展滞后 [5] - 大企业存在对内部创新本能的"免疫反应" [6] 指数型组织特征 - 目标驱动 敏捷 可扩展的组织 使用加速技术将产品服务数字化 去物质化 大众化和去货币化 [12] - 效能比非指数型组织高10倍 [12] - 对外五大属性SCALE:按需使用员工 依赖社群与大众 AI与算法赋能 杠杆与共享资产 参与感 [11] - 对内五大属性IDEAS:界面 仪表盘 实验 自组织 社交技术 [11] - 三大增长推动力:摩尔定律 网络定律 幂律 [25] 组织变革维度 - 组织扁平化和边界模糊化 按需配置员工和依赖社群与大众 [14] - 从"零工经济"向"灵工经济"转变 强调个人主动性和灵活参与 [14] - 未来组织围绕项目构建 知识工作者"用完即走" [15] - 硅谷AI新材料公司案例:5名员工 后台全外包 轻资产模式 [18] - 按需配置员工可能被按需使用AI替代 [19] 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 - 指数型组织核心是加速数据流和信息流 [28] - 从搜寻信息转变为让信息自然流动 [28] - 缩短获取信息到决策的时间 [28] - 通过实验搜集数据科学决策 [28] - 数据网络效应:更多使用带来更多数据 算法训练更优 吸引更多用户 [29] 商业模式变革 - 从稀缺思维向富足思维转变 [31] - 云计算使中小高科技企业按需构建技术基础设施 [32] - 去货币化对应注意力经济免费模式 [33] - 智能时代需要重新引入付费概念 满足个体多样化需求 [34] - 需区分资本驱动与商业逻辑驱动的指数增长 [37] 职场协作变革 - 社交技术专业化协同化 如Zoom Teams和共享文档 [22] - 智能体实现异步办公 充当数字桥梁 [23] - 智能体保持协作全过程信息 维护统一数据库 [24] - 减少请示汇报时间 聚焦高阶决策能力 [24] - 微信在职场滥用导致公私不分 效率未提升 [22] 未来职业定义 - AI与人类关系存在四种可能:中心化替代 去中心化赋能 中心化赋能 去中心化替代 [35] - AI专家获1亿美元天价薪酬 多数码农面临裁员风险 [36] - 需重塑职业定义 构建安全网络 [34] - Safe Super intelligence公司无产品获50亿美元估值 募10亿美元 [37] - WeWork案例显示物理增长限制共享办公模式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