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商品不可踩“红线”
人民网·2025-08-28 12:57
行业乱象 - 红木家具市场存在严重掺假行为 例如红木双人床报价差异达2.7万元 利润主要来自材质造假[1] - 部分商家使用血檀冒充"小叶紫檀"手串 通过混淆原产地和虚假科普手段欺骗消费者[1][3] - 伪造鉴定证书形成产业链 证书可批量购买且支持按商家需求定制品类和材质 价格低廉并带有独立编码[3] 行业规范 - 国家标准规定红木家具必须采用国标《红木》(GB/T 18107-2017)规定的5属8类29个树种的材质[1] - 红木家具具有艺术价值 实用性和收藏价值多重属性 在消费市场持续保持较高受欢迎程度[1] 监管动态 - 仙游县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组织市场监管 公安 工艺美术中心等多部门开展联合调查[3] - 市场监管部门查封涉嫌造假证书及产品并立案调查 公安机关已控制涉嫌伪造证书当事人[3] - 相关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重点打击生产销售全链条违法行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