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penAI/微软争夺AGI控制权,重组谈判激烈,年底谈不成软银700亿或撤
微软微软(HK:04338) 36氪·2025-08-28 07:02

公司重组谈判核心 - OpenAI与微软就重组问题进行胶着谈判 重写合作合同 谈判结果将决定微软30%-35%持股价值及软银100亿美元投资的到账节奏与估值锚点[1] - 谈判聚焦三大核心矛盾:多云合作模式、知识产权归属条款、AGI控制权定义[1] - 年底为关键节点 若重组未完成 软银可能撤回100亿美元投资承诺[2] 公司治理结构限制 - 现行"有限盈利公司"结构限制投资人回报倍数 成为融资障碍[2] - 现有结构不支持直接IPO 使公司在与谷歌和Anthropic竞争时处于资本市场被动地位[3] - 重组目的是让外部投资者真正持有股权 为未来IPO打通道路[2] 微软合作条款矛盾 - 微软投资超过130亿美元换取技术独家合作与优先使用权 合同有效期至2030年[5] - 模型全部独家托管于微软Azure云服务器 限制OpenAI的API扩张弹性和主权合规适配能力[6] - 微软要求开放核心知识产权 即ChatGPT先进模型的训练细节[8] 多云合作博弈 - OpenAI希望引入Google Cloud/AWS等多云服务商[6] - 微软仅考虑极窄豁免 允许服务不在Azure上的政府客户 避免动摇Azure基本盘[6] - 多云落地将使地域与主权合规更灵活 网络路径选择更多 潜在成本竞争加剧[15] 知识产权保护 - OpenAI极力保护训练配方与数据资产的商业机密 避免合作伙伴形成可替代性路径[10] - 最可能妥协方案是从"不透明黑箱"走向"审计式透明" 在保密协议框架下提供必要训练可视化[10] AGI控制权条款 - 现有合同规定 实现AGI后OpenAI有权切断微软对IP的访问[11] - 微软面临千亿美元级权益落地不确定性的风险[11] - 谈判可能将"AGI一刀切断"改造成"重大能力跃迁事件"触发的分级机制[13][22] 潜在妥协方案 - 建立提前通知与第三方评估机制 明确指标与门槛[22] - 设置权限降级和使用范围限制替代立即断供[22] - 实行价格与分成的阶梯式上调机制[22] - 组建联合治理委员会对是否达到门槛进行裁决[22] 行业竞争影响 - 若Azure独占松动 AWS/Google将围绕行业主权云推进差异化竞争[19] - 多云模式将为大单客户提供更多议价筹码[17] - 特定行业(政府/金融/医疗)将更看重可部署位置与合规证据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