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化身“移动充电宝”,车网互动普及仍需多方发力 | 人民智行
证券时报网·2025-08-28 03:34

车网互动(V2G)发展现状 - 新能源汽车通过低谷充电、高峰反向放电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实现经济效益 [1] - 合肥市政务中心示范站配备27台V2G充电桩,采用"5G+量子"技术实现秒级电网互动 [2] - 合肥市5月30日实测放电功率超2000kW,累计放电量超5000千瓦时(相当于普通家庭3年用电量) [3] - 全国多地推进试点:深圳84个场站超2500车次参与,广州诞生首张居民V2G结算单,杭州开展三地实测 [4] 技术基础与市场驱动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549.23亿千瓦时,全年预计与三峡年发电量相当 [5] - 动力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循环寿命超2000次(远超家用车1000次需求) [7] - 峰谷价差创造收益空间:安徽案例显示50度电车单次充放电最高可获40元价差收益 [2] - 头部充电桩厂商加速布局V2G,双向充放电模块技术趋于成熟 [6] 政策支持措施 - 国家四部门联合启动首批规模化应用试点,合肥入选试点城市 [2] - 广州三年每年提供2000万元专项补贴,按设备投资额50%建设补贴+5元/千瓦时放电奖励 [8] - 上海对V2G桩给予最高240元/千瓦·年奖励,成都对试点项目提供5元/千瓦时补贴(上限100万元/年) [8] 基础设施与成本挑战 - 当前V2G设备价格高昂:120kW双枪桩为普通桩2.5倍,7kW直流桩达交流桩10倍价格 [10] - 2023年V2G充电桩价格出现20%降幅,规模效应有望持续降低成本 [10] - 合肥计划2025年建成超200根双向桩,集聚1万辆以上具备反向放电功能车辆 [3] 标准化与产业协同瓶颈 - 车网互动缺乏统一国家标准,车桩协议不匹配、放电功率限制等问题突出 [11] - 车企对V2G持谨慎态度:反向放电功能对销量助力有限,且存在责任界定风险 [12] - 南方电网推出首款车网互动责任保险,覆盖设备故障、安全事故及收益损失保障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