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固收+"产品业绩分化 - 权益市场走强导致债券市场承压 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1] - 偏权益类"固收+"产品下半年回报率高达24.71% 而纯债为主产品出现负收益[1][2][3] - 业绩分化源于配置差异 高股票仓位产品表现亮眼 长久期纯债产品明显落后[1][3] 高弹性"固收+"产品配置特征 - 华商双翼A和华安智联A股票仓位均超40% 富国久利和民生加银可转债仓位超70%[2] - 重仓股新易盛7月以来涨幅超100% 中际旭创 天孚通信等涨幅显著[2] - 超配金属 军工 TMT 医药等行业及100亿-500亿中小市值股票[4][5] 可转债策略表现突出 - 可转债指数连续创新高 含权资产在流动性改善下表现优异[4] - 超配130元以上高价品种和偏股型可转债 低配银行可转债及110-120元品种[5] - "固收+可转债"策略基金上半年整体表现较为突出[4] 市场接受度与风险偏好变化 - "固收+"基金渠道反馈积极 风险等级基本为R3中等风险[5] - 投资者对"固收+"接受度显著提升 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股市尚未形成趋势[5] - 风险偏好有望提升 因股市呈现高收益低回撤特征[4] 动态资产配置策略 - 建议强化固收资产基石地位 同时灵活调整"+"部分配置比例[1][6] - 成长风格资产与债券形成对冲关系 提供弹性同时抵御调整风险[6] - 永赢基金建议仓位适度积极 提升锐度与弹性以增厚收益[7] 多资产协同配置方案 - 利用债券资产对冲权益市场调整风险 可增加久期敞口[8] - 通过可转债与价值类红利股票敞口形成互补 穿越轮动周期[8] - 借助可转债溢价率选择工具 寻找资产配置最优解[8] 产品策略创新与发展 - 行业探索固收叠加权益 可转债 打新 定增等多重策略[7] - 多资产配置 恒定仓位 股债对冲 量化增强等策略广泛应用[7] - 量化增强策略"固收+"产品作为新增力量受到市场关注[8]
增强组合抗风险能力 “固收+”差异化策略拉开身位
中国证券报·2025-08-27 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