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择时是否“抹杀”了你的收益?
虎嗅·2025-08-26 08:12

择时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 传统观点认为择时会因错过市场最佳交易日而大幅降低收益 哈特福德基金数据显示1995-2024年满仓标普500可使1万美元增长至22.4万美元 但错过收益最高的10/20/30天将分别降至10.3万/6.0万/3.8万美元 降幅达54%/73%/83% [1] - AQR资本创始人克里夫·阿斯内斯质疑该逻辑 强调需同时评估错过上涨与躲过下跌的影响 通过1970-1996年及1997-2024年数据测试发现择时收益影响具有双向对称性 [4] 机构投资者对择时的立场 - 彼得·林奇指出投资者因预测调整所亏资金远超调整本身损失 [5] - 巴菲特主张"在市场中的时间比择时更重要" 强调长期持有优质资产而非短期波动交易 [5] 择时收益双向对称性验证 - 1997-2024年标普500满仓年化收益9.3% 错过最大单月涨幅时降至8.8%(-0.5%) 躲过最大单月下跌时升至10.0%(+0.7%) [9] - 回测显示躲过N个月下跌的收益提升与错过N个月上涨的损失基本持平 N=12时收益差为±5.6% N=36时达±12.9% [9][14] - 1970-1996年数据同样印证该规律 N=12时收益差±5.8% N=36时达±11.9% [7] 合理仓位下的择时影响 - 采用股债80/20基线配置 择时调整至60/40或100%股票时收益波动显著收敛 N=12时年化差异约±2% 远低于满仓切换的±5.6% [16] - 1970-1996年合理配置回测显示N=36时收益差为±4.2% 1997-2024年为±4.6% [18][19] 择时操作的实际困难 - 标普500最佳交易日50%出现在熊市 28%处于牛市初期 易因规避下跌错过反弹 [19] - 美股熊市短且拐点难判 强劲上涨日常出现于趋势未明阶段 [22] - 无判断优势的择时胜率偏低 易受交易成本及情绪因素干扰 [25] 中美市场择时特性对比 - 中国市场波动性更高 MSCI中国指数近10年年化波动率24% 显著高于全球基准MSCI ACWI的15% [27] - 1997-2024年MSCI中国指数43.4%月份下跌 择时空仓窗口更频繁 [28] - 躲过下跌的收益提升显著大于错过上涨的损失 N=36时MSCI中国指数差值为+25.9%对-17.9% 上证指数为+24.6%对-20.2% [26][33] 择时策略的有效前提 - 需具备可验证的专业优势数据与方法 [31] - 采用合理仓位控制而非满进满出 [31] - 配合严格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