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政府成为了英特尔的第一大股东,然后呢?
英特尔英特尔(HK:04335) 36氪·2025-08-26 00:44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交易细节 - 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获得英特尔9.9%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 [1] - 投资资金来自《芯片法案》及其他联邦补贴项目已分配未支付资金 [4] - 未来五年若英特尔代工厂股权降至51%以下 美国政府有权再购买5%股权 [4] - 美国政府承诺不参与公司治理和日常管理 重大事宜与董事会保持一致 [4]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图 - 白宫战略核心是阻止英特尔出售代工厂业务 促进先进制程芯片本土化 [1] - 入股模式可能扩展至其他企业 包括芯片外领域 为建立美国主权财富基金做准备 [3] - 美国政府声称入股可使纳税人获得财务回报 但实质是确保企业符合国家战略 [5] - 对美光/三星/台积电暂无持股计划 因这些公司已承诺扩大在美产能 [5] 英特尔财务状况与资本需求 - 公司账面现金及短期投资仅212亿美元 [2] - 上季度经营现金流20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连续七个季度为负 [2] - 89亿美元政府资金加软银20亿美元投资仍难满足资本开支需求 [2] - 台积电年度资本开支计划380-420亿美元 英特尔难以匹敌 [2] 业务战略与产能挑战 - 公司必须保持对代工厂控股权 短期内无法处理该业务 [1] - 放弃代工厂出售选项 选择在芯片制造业务上死磕到底 [2] - 计划建设"18A"(1.8纳米)制程芯片工厂 [2] - 2018年至今未找到值得提及的外部代工客户 绝大部分产能为内部生产 [2] 行业竞争格局 - 逻辑电路芯片制造领域呈现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三足鼎立局面 [3] - 美国政府鼓励"赛马"策略 多个企业承诺在美扩大产能 [6] - 存储电路领域的三星和美光也承诺扩大在美投资 [6] 潜在影响与不确定性 - 新建先进制程产能面临客户获取难题 华尔街认为可能浪费金钱 [2] - 管理层可能相信在美国政府支持下能争取到外部客户 [3] - 入股可能影响英特尔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亚洲国家的销售 [3] - 公司将继续坚持设计制造整合(IDM)模式 可能索取更多政府补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