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公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 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 要求稀土生产企业在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1] - 《办法》将进口矿冶炼业务纳入管控 正式确立追溯管理系统 实施更大范围和更高级别监控 稀土生产实施主体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确定 体现国家加强供应掌控力度的决心[2] - 稀土生产企业需建立产品流向记录制度 每月10日前将上月度流向信息录入追溯信息系统 并向县级主管部门报送月度、年度执行情况[2] 市场表现 - 万得稀土概念指数自8月18日以来大涨19.41% 其中8月25日单日大涨6.67%[1] - 包钢股份涨停 北方稀土大涨9.89% 华宏科技、中国稀土等跟涨[1] 中报业绩 - 北方稀土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9.00亿元-9.60亿元 同比增长1882.54%-2014.71%[2] - 中国稀土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36亿元-1.76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2.44亿元)[3] - 盛和资源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05亿元-3.85亿元 同比增加3.74亿元-4.54亿元 因产品价格上涨及销量上升[3] - 金力永磁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35.07亿元(同比增长4.33%) 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54.81%) 主要受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业务推动[3] 行业供需 - 2025-2026年全球稀土供给或偏短缺 国内受配额制度约束 海外扩产进展缓慢 供应集中于美国MP公司、澳洲Lynas公司和缅甸[3] - 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及节能电机等高端磁材需求增长迅速 稀土供需格局转为短缺[4] - 国内永磁行业需求旺盛 部分磁材企业排产已延至十月中旬 下游需求提升推动稀土价格持续上涨[4] 产业链影响 - 稀土磁材出口量约占国内总需求的24% 当前正值磁材下游采购旺季 叠加出口改善 国内磁材整体需求持续向好[4] - 稀土价格稳步回升推动下游磁材企业盈利修复 建议关注客户结构良好、产能利用充分及有新增长点布局的企业[3] - 稀土行业长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应用场景需求增长 资源稀缺性凸显 价格中枢有望上移[1]
政策与需求共振稀土板块投资价值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