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与结构 - 自5月9日债券市场"科技板"上线至8月23日,商业银行科创债发行数量达37只(8月新增6只),发行规模总计2263亿元 [1] - 发行主体涵盖34家银行机构,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其中城商行18家表现活跃,农商行增至4家 [1] - 发行主体信用评级多元化,AA+评级主体扩容至3家,反映发行门槛在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下适度放宽 [1] 发行驱动因素与银行战略 - 政策层面国家鼓励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倾斜,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便利 [1] - 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持续旺盛,科创债成为衔接资本与实体的重要金融工具 [1] - 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可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负债成本、增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并提升区域竞争力 [1][2] 地域分布与市场表现 - 广东、江苏、江西等经济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省份在科创债发行中表现突出 [2] - 广东省实现三类发行主体全覆盖,包括2家金融机构、12家科技型企业和4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规模达441.05亿元 [2] - 广东省40家法人金融机构开展柜台科创债交易总额超7亿元,质押融资规模约1.4亿元 [3]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通过"几家抬"机制联合多部门提供增信支持,运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风险分担机制 [3] - 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加强央地协作,组织业务对接会畅通融资渠道 [3] -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柜台交易、质押式回购和再贷款业务,鼓励商业银行上线多品种科创债 [3] 市场参与与未来展望 - 银行、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科创债认购主力,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 [4] - 科创债被视为金融服务实体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金融工具 [4] - 未来将继续支持科技型企业与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深化"科技+债券"融合机制 [3]
30余家银行跑步入场 科创债发行驶入“快车道”
中国经营报·2025-08-25 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