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因不屈而被铭记
新华社·2025-08-22 07:14
核心观点 - 重庆作为二战期间中国战区指挥中心和抗战象征 其历史贡献被国际社会低估 需加强历史记忆传承与国际合作[13][21][23][26] 历史事件与人物 - 杨养正作为"八百壮士"最后幸存者 参与1937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并失去左眼 后定居重庆直至2010年去世[8][9][11] - 重庆大轰炸期间发生"六五惨案" 较场口防空隧道窒息事件导致超千人死亡 幸存者粟远奎持续多年赴日诉讼索赔[17][20] - 重庆遭受持续数年无差别轰炸 直接伤亡人数达3.2万人 但市民以"愈炸愈强"标语展现抵抗意志[15][17] 战略地位与军事贡献 - 重庆担任盟军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 协调中国、越南、缅甸等地区作战决策[13][21] - 四川军民手扛肩挑建成6座机场 支持200架美军B29轰炸机起降打击日本本土[22] - 川军出川作战约350万人 牺牲约64万人 四川近50%县市遭日军轰炸[18] 国际合作与历史记忆 - 史迪威将军促成中美军事合作及美军观察组赴延安 其旧居现为专题博物馆[25] - 西方历史叙述中重庆地位被边缘化 牛津学者指出中国抗战贡献未获应有评价[23] - 重庆修复奥斯卡纪录片《苦干》并举办国际展览 推动抗战历史国际传播[26] 数据与统计 - 重庆现存1600余个防空洞遗址 为国内保存抗战遗址最多城市之一[14] - 二战期间中国参战早于英法美 1937年全面抗战成为亚洲战场起点[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