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与架构 - HeyGen由华人创始人徐卓与梁望创立 两人为上海同济大学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同学 公司最初于2020年在中国深圳成立 名为诗云科技 徐卓持股75% 梁望持股25% [4][5][6] - 两家公司均采用VIE架构 海外融资通过开曼公司上层结构实现 境内公司通过股权质押协议控制 HeyGen境内诗云科技与诗云智能公司于2023年底至2024年初注销 [7][8][9][11] - Manus保留中国法人实体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及部分中国员工 红杉中国与腾讯等投资者继续持股 [25] 融资历程与估值 - HeyGen种子轮融资约900万美元 由红杉中国 真格基金 IDG资本和百度风投等中国VC支持 [15] - 2023年11月HeyGen完成560万美元融资 Conviction领投 Benchmark参与 中国投资者全部退出 [18] - 2024年6月HeyGen完成6000万美元A轮融资 Benchmark领投 Thrive Capital和BOND跟投 估值达5亿美元 [19] - Manus于2025年4月获Benchmark投资 估值同样为5亿美元 [22][25] 战略调整与地缘政治应对 - HeyGen于2022年将总部从深圳迁至洛杉矶并更名为Movio 2023年清退所有中国投资者并彻底解散深圳实体 [17][20] - Manus从武汉/北京迁至新加坡 宣布停止国内业务合作 但保留中国实体 [22][25] - HeyGen的"去中国化"动作早于2025年1月生效的Reverse CFIUS规则 规避监管风险 Manus的调整密集发生于规则生效后 引发美国监管部门关注 [23][25] 产品与市场定位 - HeyGen为AI视频生成平台 支持175种语言翻译与唇部同步 服务全球85000家企业 包括财富500强公司 [3] - HeyGen专注于海外市场 从未进入中国 应用场景聚焦营销与教育等低敏感领域 [23][26] - Manus从AI助手发展为通用型AI Agent 原计划同时开拓海外与中国市场 曾与阿里通义千问合作开发国内版本 [24][28] 舆论与监管影响 - HeyGen保持低调运营 监管风险相对可控 [27] - Manus因高调营销引发过度关注 中国舆论批评其"抛弃祖国" 美国舆论质疑其中国背景 [29] - 美国监管部门对Manus的"套壳"属性及技术传输风险存在疑虑 尤其关注其与中方企业的合作 [28]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地缘政治导致企业需"选边站" 同时经营中美市场日益困难 [30] - 监管干预可能超越法规明确范围 即使不涉及高算力AI等受限业务仍可能面临审查 [31] - 企业需平衡知名度与监管风险 架构设计需考虑数据合规及地缘政治变化 [35][36][37]
HeyGen与Manus:同为华人AI独角兽,为何命运截然不同?
虎嗅·2025-08-22 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