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与人物事迹 - 李友邦将军出生于1906年台湾芦洲 家族由福建同安迁台第五代 自幼具强烈中华民族意识并对日本殖民统治不满 [1] - 16岁就读台北师范学校时加入台湾文化协会 参与反日宣传活动 曾两度袭击日本殖民当局派出所 1924年赴大陆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 [2] -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提出"保卫祖国 收复台湾"口号 号召台胞投身抗日斗争 [2] - 1939年2月在浙江金华成立台湾义勇队 初始30余人 1945年发展至逾380人 同期组建台湾少年团活跃于浙江福建抗日前线 [2] - 台湾义勇队设立4家台湾医院(金华 衢州 兰溪 建阳)开展战地医疗 创办《台湾先锋》刊物进行抗日宣传 [2][3] - 1941年与严秀峰结为"抗日侠侣" 共同领导义勇队在宣传教育 对敌政治工作 医疗救治等领域贡献卓著 [2] 历史数据与影响 - 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期间超5万名台湾爱国志士赴大陆抗日 [1] - 日本殖民统治50年间台湾同胞抗争牺牲人数逾65万人 [3] -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 标志台湾光复回归祖国 [3] - 台湾义勇队625件原始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确证两岸共御外侮历史 [4] 文化传承与现状 - 芦洲李宅1985年被捐列为历史古迹 2006年以"芦洲李宅古迹暨李友邦将军纪念馆"开放 成为台湾抗日斗争历史宣传重要场地 [3] - 每年10月25日光复纪念日举办庆祝活动 李力群捐献全部历史档案以期铭记两岸共御外侮史实 [4] - 民进党当局被指淡化抗日历史 修改历史课纲 宣扬台独史观 误导年轻一代对抗日历史认知 [3] - 台湾海洋大学教授卞凤奎强调日本殖民50年间台湾民众武装抗日 文化反日及赴陆抗战等斗争从未间断 [3]
义勇丹心照两岸——台湾抗日名将李友邦的“复疆”情
新华社·2025-08-20 12:17